这届应届生的求职辛酸史,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前段时间中核集团校招那事儿,1730 个岗位,居然收到了 119 万份简历,官方还挺高兴地出来“报喜”,结果没想到直接被应届生骂上热搜了。
我闺蜜就是这庞大简历大军里的一员,她学哲学的,投完简历眼巴巴等了半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
后来刷到通告才知道,自己连被筛选的“仪式感”都没有,敢情就只是人家完成 KPI 的一个数字!

她发朋友圈自嘲说:“688 人抢一个饭碗啊!我投简历的时候还想着 HR 会不会多看两眼我的实习经历呢,现在才明白,人家根本就不需要看,凑够人数就算完事了。”
今年秋招,文科生的处境那真是太难了,简直就是地狱难度。
哲学、历史这些专业的就业率都跌破 45%了,可简历投递量却是岗位需求的 53 倍。
这还不算完,简历筛选还有一堆奇葩规则。秋招收到几万份简历,92%都死在了机器初筛,真正到HR手里的还不到千份。像那种自我评价没写满三行的、证件照穿圆领衫的、关键词没对齐的,直接就被自动淘汰了。
而且还有隐形的学历歧视。我表哥家的孩子去投银行管培岗,本科是双非,不过研究生考到了 211,就这简历投出去还是没下文。
后来托人打听才知道,银行 HR 筛选的时候,211 以下的简历直接就跳过了,“连打开看一眼的必要都没有”。
他无奈苦笑对我说:“普通学生的简历在央企眼里,就跟厕所读物似的,看完就扔,甚至都懒得看。”
就在大家都为了把简历写得更完美而焦虑得不行的时候,有个 02 年的女孩却脱颖而出了。
她那份简历,被网友戏称“除了照片一无是处”。
技能栏写着“能连续刷剧 12 小时,专注力拉满”,项目经历填的是“小红书爆款制造机,单条笔记点赞 10 万 +”,还特意加了个“天选牛马,抗压能力 MAX”的自嘲 tag。
我刚开始还觉得她这就是在哗众取宠呢,结果没想到,真有互联网公司的 HR 抢着要她。

后来看她分享经验才知道,这根本不是瞎搞,人家这是精准拿捏住了新媒体行业的命脉。
女孩说:“HR 一天要看几千份简历,全是那些‘吃苦耐劳’‘精通 office’之类的套话,早就看腻了。
新媒体行业要的就是网感,是能跟年轻人玩到一起的能力。
我用这些抽象话、自黑标签,其实就是在告诉 HR:我懂你们这个行业,我能快速吸引眼球。”
这届 00 后可真是把简历玩出了新花样。

我在 B 站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生把简历做成了《原神》抽卡视频。
一开场,那熟悉的祈愿界面就出来了,SSR 角色跳出来的时候,竟然是他的证件照和个人介绍,还配文“恭喜 HR 抽中本 SSR 员工”。
他说这视频发出去才三天,就收到了 17 个面试邀约。
还有个学法学的女生更厉害,把求职信写成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一开头就写“本人与‘待业状态’正式解除劳动关系,现向贵所发出雇佣邀约”,里面还列了好多条款,像“本人保证比 AI 便宜好用,比前辈听话好学,比同行能卷能扛”,就靠着这份独特的简历,她从 2000 份简历里一路杀进了红圈所的终面。
不过可别以为只要“整活”就能在求职中畅通无阻了。

我一个做 HR 学长就说,他们公司收到过印着二次元老婆的金融岗简历,直接就被扔进回收站了;还有人投会计所,居然在简历里写“擅长做两套账”,这 HR 不报警才怪呢。
学长吐槽说:“严肃行业有严肃行业的规矩,看到简历贴暴漫表情包的,一律当‘反贼’处理,感觉这人根本就不尊重岗位。”

我身边也有同学踩坑的。
有个学会计的同学,模仿那种“皮包简历”的风格,在技能栏写“能熬夜做报表,咖啡续命达人”,结果面试的时候,HR 直接问他:“你觉得会计岗位最需要的是熬夜能力吗?”
当时他就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
所以说整活要有个度,得看行业、看岗位,不能光为了博眼球,就把自己的专业度都给丢了。

其实仔细琢磨琢磨,这波简历整活风潮,哪是什么 00 后的叛逆啊,分明就是求职市场把大家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这里面也藏着很残酷的现实。你看985 文科硕博用甲骨文表情包做简历,大家会夸有创意、有文化。
可要是二本学生模仿同样的操作,就只会被骂丑人多作怪。
算法筛选只认关键词,学历歧视又卡死了大家上升的通道,企业既要性价比又要确定性,求职者只能在这些夹缝里艰难求生存。
未来的求职,或许真得换个思路了。
要么就像深圳那个 00 后一样,在简历备注里写“持有者可优先雇佣本人”,靠脑洞去博一个机会。
要么就沉下心来苦练硬实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无人能替代。
但不管怎样,千万别让自己变成那 119 万份电子简历里无声无息的一员。
能当这个显眼包,至少证明你还在努力挣扎,还在想尽办法让自己被看见。
毕竟在这个不整活就可能被淹没的求职市场里,沉默,才是真正意味着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