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保障房井喷 + 认房不认贷升级,2025 一线城市楼市分化真相

2025 年 10 月以来,一线城市楼市迎来 “政策组合拳” 与 “供应大变革” 的双重冲击。央行 9 月降准释放长期资

2025 年 10 月以来,一线城市楼市迎来 “政策组合拳” 与 “供应大变革” 的双重冲击。央行 9 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北京、上海 10 月相继优化认房不认贷政策,放宽购房资格限制;与此同时,住建部 11 月披露,2025 年一线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量将突破 70 万套,较去年激增 65%。一边是政策放宽释放购房需求,一边是保障房集中入市分流刚需,北京二手房挂牌量 3 个月暴涨 50%,上海部分刚需盘价格回调 15%,广州、深圳也出现 “改善盘稳、刚需盘跌” 的分化格局。这场楼市 “冰火两重天” 的背后,是居住属性的回归还是市场的短期震荡?刚需与改善族该如何把握机会

一、政策组合拳落地:认房不认贷升级 + 降准,释放多少购买力?

2025 年 9-11 月,楼市政策密集出台,形成 “放松限制 + 资金支持” 的双重利好。9 月 20 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 1.2 万亿元,直接带动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0 日,北京、上海首套房商贷利率最低降至 3.15%,广州、深圳低至 3.05%,均创近 10 年新低。

10 月中旬,北京、上海同步升级认房不认贷政策。北京取消 “离异后 3 年内购房按二套房认定” 的限制,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15%,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 35%;上海则放宽非本地户籍购房资格,社保缴纳年限从 5 年缩短至 3 年,且允许累计缴纳(此前需连续缴纳)。广州、深圳紧随其后,11 月初分别优化购房资格审核流程,深圳将 “人才购房社保要求” 从 3 年降至 1 年,广州对持有居住证满 2 年的常住人口开放首套房购买资格。

政策红利已初步显现。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 23%,其中改善型房源(120-144㎡)成交占比提升至 41%,较 9 月上涨 8 个百分点。“政策放宽后,我们门店的咨询量翻倍,尤其是上海外环外的改善盘,周末带看量比之前多了 3 倍。” 上海链家某门店店长李磊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刚需盘(90㎡以下)成交增长仅 9%,远低于改善盘增速,核心原因正是保障房的集中入市。

二、保障房集中入市:30 万套供应冲击,刚需盘首当其冲

与政策放宽同步的,是保障房的 “供应井喷”。住建部 2025 年 11 月 5 日发布的《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进展报告》显示,1-10 月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开工建设 320 万套,完成年度目标的 85%,其中一线城市占比达 18%,预计全年一线城市保障房供应量将突破 70 万套,较 2024 年的 42 万套增长 66.7%。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 2025 年保障房计划供应 22 万套,主要集中在通州、昌平、大兴等近郊区域;上海计划供应 18 万套,重点布局嘉定、青浦、松江等长三角一体化节点区域;广州供应 15 万套,覆盖黄埔、南沙、番禺等产业聚集区;深圳供应 15 万套,主要分布在光明、坪山、龙华等新兴片区。这些保障房均明确 “租金低于同地段商品房 30%、售价(可售型)低于同地段商品房 30%-40%” 的定价规则,且部分项目支持落户、入学,直接冲击刚需商品房市场。

北京的变化最为明显。数据显示,2025 年 9-11 月,北京二手房挂牌量从 8.2 万套增至 12.3 万套,3 个月暴涨 50%,其中 90㎡以下刚需盘占比达 68%。通州某刚需小区业主陈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对面的保障房项目 11 月开始申购,单价 2.8 万 /㎡,而我们小区二手房挂牌价要 4.2 万 /㎡,现在已经有 3 户邻居降价 20 万急售,不然根本没人看。” 链家数据显示,北京通州、昌平等保障房集中区域,11 月二手房成交均价较 9 月下跌 12%-15%,部分刚需盘甚至回到 2023 年价格水平。

上海、广州、深圳也出现类似趋势。上海嘉定区某刚需盘,11 月成交均价较 9 月下跌 8%;广州南沙区二手房去化周期从 9 月的 18 个月拉长至 11 月的 25 个月;深圳光明区 90㎡以下二手房成交占比从 9 月的 52% 降至 11 月的 38%,大量刚需转向保障房申购。三、楼市分化加剧:改善盘抗跌,核心资源房成 “避风港”

尽管刚需盘受保障房冲击明显,但一线城市楼市并未出现 “全面下跌”,反而呈现出 “刚需跌、改善稳、核心涨” 的分化格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1 月,北京东城区、西城区等核心区域,120-144㎡改善型二手房成交均价较 9 月微涨 2.3%;上海徐汇滨江、浦东张江等产业核心区,改善盘去化周期稳定在 8-10 个月,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广州天河区、深圳南山区的核心地段房源,甚至出现 “供不应求” 的情况。

这种分化的核心逻辑的是 “资源稀缺性”。北京西城区某中介门店负责人解释:“保障房主要布局在近郊,而核心城区的教育、医疗、商业配套无法替代。西城区的学区房(多校划片后仍有优势)、东城区的地铁盘,虽然价格高,但需求一直很稳定,11 月我们门店成交的 3 套改善房,都是全款支付,买家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或改善居住品质。”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5 年一线城市楼市分化报告》指出,改善型购房需求的核心诉求是 “资源升级”,包括优质学区、便捷交通、完善配套、优质物业等,这些需求无法被近郊保障房满足。数据显示,2025 年 11 月,一线城市改善型房源(120-144㎡)成交占比达 41%,较去年同期提升 10 个百分点,而核心区域的改善盘成交占比更是高达 58%。

此外,品牌房企开发的改善盘抗跌性更强。万科、绿城、中海等央企、国企开发的项目,11 月成交均价较 9 月基本持平,部分项目甚至微涨,而一些中小房企开发的刚需盘,价格下跌幅度普遍在 10% 以上。“现在购房者更看重交付保障,央企国企的资金实力强,不用担心烂尾,所以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愿意选择。” 深圳某房产分析师表示。四、购房指南:刚需选保障房还是商品房?改善族该何时入手?

面对政策红利与市场分化,不同购房群体该如何决策?业内专家给出针对性建议:

对于刚需群体,优先关注保障房申购机会。2025 年一线城市保障房不仅供应量足,且配套持续升级。北京、上海部分保障房项目已明确纳入学区划片,广州、深圳的保障房项目周边均规划了地铁延长线。需要注意的是,保障房申购需满足户籍、社保、收入等条件,建议提前查询当地住建局官网的申购要求,避免错过报名时间。如果不符合保障房申购条件,可选择近郊性价比高的刚需盘,重点关注地铁沿线、配套成熟的小区,且尽量选择央企国企开发的项目,降低交付风险。

对于改善群体,当前是较好的入手时机。一方面,政策放宽后,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均降至低位,购房成本减少;另一方面,部分刚需盘降价导致二手房市场整体议价空间扩大,改善型房源的业主也愿意适当让利。建议优先选择核心城区或产业聚集区的改善盘,重点关注户型设计、物业品质、周边配套等因素,避免购买 “老破大” 房源,这类房源流动性较差,未来升值空间有限。

对于投资者,需保持谨慎。当前一线城市楼市的投资属性持续弱化,刚需盘受保障房冲击,升值空间有限,而核心区域的改善盘虽然抗跌,但投资回报率已从过去的年均 10% 以上降至 3%-5%。建议投资者优先考虑租金回报率高的房源,如地铁口、写字楼周边的小户型公寓,避免盲目追高核心区域的高价房源。

结尾:

2025 年一线城市楼市的 “政策放宽 + 保障房井喷”,本质是市场向居住属性回归的必然结果。保障房的集中供应让刚需有了更多选择,政策放宽则满足了改善群体的居住升级需求,而楼市分化则印证了 “核心资源才是房产硬通货” 的规律。对于购房者而言,无需纠结于市场短期波动,应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决策 —— 刚需优先保障房和高性价比商品房,改善族瞄准核心区域优质房源,投资者则需降低预期、聚焦租金回报。未来,一线城市楼市的分化还将持续,只有真正符合居住需求的房源,才能在市场震荡中保持稳定价值。你所在的城市保障房供应情况如何?你会选择保障房还是商品房?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

游戏人间
游戏人间 1
2025-11-15 21:17
房子本来就过剩,房地产公司为了脱身还只能继续卖房还债,房子只会更加过剩,富人都有几套房子根本不会买房,而是急于变现,只能骗傻瓜穷人外地人买,可想而知以后楼市有多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