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心衰与午睡有关?再三提醒:过了55岁,牢记午睡“四不要”

阳光透过白色纱帘,洒在王大妈的客厅里。年过六旬的她,每天饭后都要眯上一觉,觉得这样“补补觉”才能下午精神好。她曾半开玩笑

阳光透过白色纱帘,洒在王大妈的客厅里。年过六旬的她,每天饭后都要眯上一觉,觉得这样“补补觉”才能下午精神好。她曾半开玩笑对老伴说:“谁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句话一点没错!”

可最近,她体检查出心脏功能有点异常。医生问起她的午睡习惯,嘱咐她“四不要”,还特别强调:“55岁以后,午睡方式可不能任性,否则小心心脏‘报警’!”

王大妈满脸困惑,心想午睡一直是习惯,怎么可能还影响心脏?难道,这真是个“健康盲区”?

午睡和心脏:养生还是隐藏风险?

午睡是许多年长者日常离不开的休息方式,被看作是补充精力的“加油站”。但研究发现,55岁以上的人午睡方式不当,可能悄悄增加心衰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中华心血管学会等权威数据证实:午睡时长与心衰风险正相关。有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午睡时间每增加1个标准差(约每多睡30分钟),心衰风险就增加38%。若午睡持续超过1小时,心衰发生率更高。

频繁午睡的人患心衰的概率,是偶尔午睡者的2.2倍。频率高,说明夜间深度睡眠可能不足,易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不科学的午睡习惯,如餐后立即入睡、不留通风或空调温度过低等,会影响身体调节,胆固醇及血压变化都可能影响心脏舒张和供血。

需要明确的是:午睡本身其实无害,关键是要科学午睡,避免“踩雷”!

不当午睡最容易埋下4个隐患

坚持科学午睡,方式不当却可能招来多项健康隐患,特别是以下这四点,55岁后切记不要犯:

午睡时间过长

午睡时间一旦超过30分钟,机体就可能进入深睡眠期,醒来后反而更犯困,心率、血压波动也会增大。

尤其是老年人,心血管调节能力本就减弱,午睡太久,容易导致起身时头晕、心慌、心脏供血不足。有数据提示,午睡>60分钟者,心衰患病风险显著提升。

午睡过于频繁

每天多次午睡或白天频繁打盹,说明夜间可能出现隐性睡眠障碍、慢性病等。频繁“补觉”反而打乱正常体内生物钟,让心脏在24小时内没有足够的修复时机,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饭后立刻午睡

吃饱立马躺下,不仅影响肠胃消化,还容易造成胃部胀满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荷。建议饭后休息30-60分钟再午睡。

空调房直接午睡

空调温度低、环境通风不畅,可能引发血管收缩、血压突变。尤其本身血压控制不稳定者,更易诱发急性心衰或心绞痛。温度建议保持26℃以上,并预备一条薄毯。

有数据显示:午睡习惯良好、时间适度且环境适宜的老年人,其中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不午睡或午睡过度者低15%。合理午睡绝非“洪水猛兽”,但一定要讲方式。

科学午睡四步法,这样做更健康

正确的午睡习惯能让身心都收获“加倍动力”,55岁以后的朋友应做到这四点:

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定闹钟小睡就好,避免深度睡眠。研究提示:20分钟午休能显著改善下午精力、认知力,不会增加心脏负担。

每天午睡一次为宜。避免因补觉“多睡多乱”,让晚上睡眠规律不受扰。

饭后静坐半小时再午睡。这样肠胃、心脏都可充分“缓冲”,降低心绞痛、消化不适风险。

睡前适当调节环境和温度。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温度不宜低于26℃,覆盖薄毯预防着凉。

此外,若午睡时总是醒来头晕、心悸、胸闷,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心脏或睡眠疾病,千万别轻视。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健康睡眠蓝皮书(中国)202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度指南》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干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