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联邦的首位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因长期受健康问题困扰,在莫斯科的家中与世长辞。
中国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向俄罗斯方面发出了唁电,在唁电中明确将叶利钦评价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同时着重肯定了他在推动中俄边界问题解决、助力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众多中国民众的记忆里,叶利钦在任期间曾先后四次到访中国,每一次访问都为两国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的外国领导人无疑称得上是难得的挚友。
然而在俄罗斯国内,关于叶利钦的评价却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更有一部分民众直言不讳地将他称作“俄罗斯的罪人”。
同一位领导人,为何在中俄两国会获得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一切的答案,需要从他执掌俄罗斯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慢慢说起。
1991年12月8日,对于世界格局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森林秘密会晤后,联合对外发布声明,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实体正式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12月18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迁入克里姆林宫,这座见证了数百年俄罗斯历史变迁的建筑,从此成为新国家权力的象征。
12月27日,联合国正式接纳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合法继承国,接管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继承了苏联所有的国际法权利、义务以及遗留的债务,叶利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开启了俄罗斯历史的新篇章。
就在俄罗斯获得联合国席位认可的当天,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便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公开声明,正式承认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合法地位,并宣布将原驻苏联大使调整为驻俄罗斯联邦大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外交关系的平稳过渡。
而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也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中国建立稳定友好关系的强烈意愿。

叶利钦提出了著名的“双头鹰外交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要义在于,俄罗斯既要密切关注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动态,维护自身在欧洲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重视与东方中国的合作,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
在他晚年撰写的自传《午夜日记》中,叶利钦曾详细阐述了对中国的认知,他提到,在经历了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长期疏远后,中国凭借自身的发展潜力,已经逐渐成为俄罗斯在复杂世界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他敏锐地观察到,当时的中国正呈现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不仅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理念,还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外交手段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和军事大国,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充满活力且发展迅猛的新兴大国的转型。
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叶利钦早已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具备成为俄罗斯长期战略伙伴的潜力和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1992年底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期间,叶利钦主动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会谈,在会谈中明确表达了希望将中俄双边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的迫切愿望。
这是俄罗斯独立后两国元首的首次正式会晤,双方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合作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这次成功的会晤也为叶利钦时代中俄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早在1992年8月底,叶利钦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筹备对中国的国事访问,相关的外交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
1992年12月17日上午,叶利钦总统携夫人奈娜·叶利钦娜搭乘专机抵达北京,正式开启了他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随同他来访的还有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成员涵盖了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等多个领域的精英人士。
12月18日清晨,中方在北京中南海以最高规格的外交礼仪迎接了叶利钦一行,中国领导人与叶利钦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会谈,气氛热烈而融洽。
在此次中俄会晤期间,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明确指出,中俄两国将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这一表述意味着,俄罗斯在完全继承中苏关系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实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这份纲领性的联合声明外,两国还同步签署了二十多项具体的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广泛覆盖了经济贸易、政治协商、军事技术、文化交流等多个重要领域。
叶利钦在签署协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难掩激动之情,他风趣地说道:“我们这次访问签署的协议数量之多,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这次访问不仅正式拉开了中俄新时期友好合作的序幕,更让中国方面真切感受到了叶利钦对发展对华关系的真诚态度。
1996年4月23日,叶利钦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是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此次访问的目标更为明确,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中俄合作。
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叶利钦一直在反复研读此前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他明确提出希望将中俄关系提升到“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
对于叶利钦政府释放的积极信号,中国政府给予了及时且热烈的回应,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多次派遣高级别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回访。
每一次中方代表团到访,叶利钦都亲自出面接待,并且总会在细节中展现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
1998年11月下旬,中国政府代表团对俄罗斯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而此时的叶利钦正饱受流感困扰,发着39度的高烧,不得不在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别墅接受治疗。
当得知中国代表团已经抵达莫斯科后,叶利钦不顾医生的强烈反对,坚持从病床上起身,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中国客人,他的手中还攥着一摞厚厚的文件,上面详细罗列了二十多个他希望与中方深入探讨的双边关系议题,言谈间充满了交流的热情。
在与助手的交流中,叶利钦郑重地说道:“我有一句对中国朋友至关重要的话,一定要当面告诉他们。”
后来人们才知道,叶利钦要传达的,是俄罗斯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明确立场,这一立场被外界概括为著名的“叶四不”原则。
最明确的态度,就是大家熟悉的“叶四不”:不支持“台独”、不接受“两个中国”、不让台湾加入任何需要主权国家资格的国际机构,也不向台湾出售任何军事装备。
叶利钦这番说法,说实话,挺彰显诚意的,也算是他对中国友好态度的一个体现。
在他掌权的这十年里,最能体现对华情谊的事情,莫过于归还沙俄时期从中国夺走的土地,还大方地向中国出售了不少先进的军事装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