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肠癌来临难发现,提醒:若出现4个症状,警惕是肠癌的信号

一、凌晨三点的那一声抽泣:一个女儿亲眼看着母亲被肠癌带走凌晨三点半,护士推开病房的门,灯还亮着。床上的阿梅(化名)靠在枕
一、凌晨三点的那一声抽泣:一个女儿亲眼看着母亲被肠癌带走

凌晨三点半,护士推开病房的门,灯还亮着。床上的阿梅(化名)靠在枕头上,眼神空洞,氧气管贴在她鼻翼两侧,仪器发出断断续续的“滴——滴——”声。

她的女儿小静趴在病床边,轻轻喊着“妈,你喝点水好不好?”

但阿梅已经听不见了。

几个月前,她还是个活力满满的退休老师,喜欢跳广场舞、做饭、种花。直到某天,她开始**“莫名便血”。起初,她以为是老毛病痔疮犯了。可两个月后,便血越来越频繁,颜色从鲜红变成了暗红,伴着腹痛、腹胀、体重下降**。

直到那天在浴室晕倒,才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如坠冰窟——直肠癌晚期,肿瘤已经侵入淋巴。

小静哭着问医生:“她每年都体检,怎么还会晚期?”

医生叹了口气:

“体检项目里没有肠镜啊。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不做肠镜,很容易漏掉。”

那天,小静在走廊上哭到腿软。她怎么也想不到,妈妈从“有点便血”到“生命倒计时”,只用了短短八个月。

二、让人心碎的真相:超过150万人,因为肠癌失去了“出口”

在中国,有一群特殊的人,被称为造口人。他们因为直肠癌手术,失去了肛门,每天都要在腹部挂一个透明袋子排泄。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超过55万例,死亡人数接近30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需要永久造口。

造口袋里装着的,不仅是排泄物,还有他们的羞耻、恐惧和破碎的自尊。有患者曾在病友群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活得不像人样。”

我见过一个造口老人,在夏天35度的天气里,仍穿着厚厚的外套出门,只为遮住腹部的造口袋。那一刻,我真切地明白了什么叫“疾病改变命运”。

三、肠癌早期太会“伪装”,80%患者被它悄悄骗过!

结直肠癌是一个**“狡猾的癌”**。它不会一开始就痛得你满地打滚,也不会突然让你黄疸、呕吐。它潜伏的时间很长,往往在身体发出信号时,已经“根深蒂固”。

根据临床观察,约80%的早期肠癌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误以为是“饮食不规律”“肠炎”“痔疮”。

但身体其实早就偷偷在求救了。

四、⚠️当身体出现这4个信号,请立刻提高警惕!1️⃣ 便血——最容易被忽略的“红色警报”

大多数人看到便血,第一反应是:痔疮。然而,痔疮的出血是鲜红色、滴在表面、排便后出血;肠癌的便血则是暗红色、与粪便混合、持续性存在。

医生提醒:

“任何超过两周的便血,都要做肠镜,别让‘痔疮’掩盖了肠癌。”

2️⃣ 排便习惯改变——看似小事,其实很危险

如果你突然发现:

大便次数变多;总觉得排不干净;便秘和腹泻交替;大便变细如铅笔……

这些变化,常常是肠腔被肿瘤压缩的信号。

别再用“最近上火”“吃坏肚子”来安慰自己了。有位患者从“排便次数增加”到确诊肠癌晚期,仅仅用了4个月。

3️⃣ 腹痛、腹胀——肿瘤已经开始作祟

早期肠癌可能只是隐隐作痛,容易被当作肠炎。但若出现持续腹痛、右下腹有硬块、排气排便异常,要高度警惕。

特别是摸到腹部包块时,往往说明癌细胞已经突破肠壁。

4️⃣ 贫血、乏力、消瘦——身体在被“默默抽血”

肠癌会导致慢性失血,很多患者检查血常规时才发现贫血明显。同时,癌细胞消耗大量营养,导致人越来越瘦、越来越虚。

这些“全身性”信号,看似与肠道无关,却常常是最后的求救信号。

五、真相:不是老年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被盯上

过去我们认为肠癌是“中老年病”。但近十年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根据《柳叶刀·胃肠病学》研究,中国35岁以下肠癌患者比例增长了30%。

饮食油腻、熬夜、压力大、久坐、少蔬菜——这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在让我们的肠子提前老化。

一句扎心的真话:

“你吃进去的每一顿烧烤、每一杯奶茶,肠子都在默默记账。”

六、医生叮嘱:肠镜,真的是救命的检查!

很多人害怕肠镜,觉得“难受”“尴尬”“没必要”。但真相是——肠镜是目前最有效、最划算的肠癌筛查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说:

“做一次肠镜,可以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

因为肠癌从息肉到癌变,通常要经历5~10年。只要在息肉阶段发现并切除,就能把癌症“掐在萌芽里”。

七、这些人,一定要尽早做肠镜(别等症状来了才后悔)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建议以下人群做肠镜筛查:

≥40岁人群,尤其是有排便改变、便血者;有结肠息肉或家族肠癌史;长期吸烟、饮酒;有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史、胆囊切除史;高脂肪、高盐饮食、久坐、少运动者;长期便秘或腹泻;患有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

一次肠镜检查 ≈ 半小时,却可能帮你提前10年避开癌症的陷阱。

八、如何降低肠癌风险?医生给出“防癌生活清单” ✅

1️⃣ 饮食规律:少吃红肉、腌制品、烧烤,多吃蔬菜粗粮;2️⃣ 规律排便:每天定时如厕,不憋便;3️⃣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致癌物会刺激肠黏膜;4️⃣ 保持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促进肠蠕动;5️⃣ 定期体检+肠镜:40岁后每5年一次;有家族史者每3年一次;6️⃣ 心态调节:不要让恐惧阻止你面对真相,早发现才有希望。

九、结尾:造口不是终点,活着才是答案

那位女儿后来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了很久:

“造口袋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到那一步。”

是的,造口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可如果我们能提早行动,也许很多人都能继续拥有自己的“出口”。

所以,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别只是感动,请行动。别再拿“痔疮”当借口,别再忽视那些微妙的变化。身体给的信号,从来不会骗人。

请在评论区告诉我:

你或家人有做过肠镜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你犹豫?也许你的分享,能救下另一个正在被肠癌盯上的人。

参考资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0)》李兆申等.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及死亡分析报告》WHO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2020《失去肛门的人》真实故事计划,2022年8月

每年55万人被确诊、30万人离开——肠癌不是老年病,而是每个人都该面对的潜在风险。如果你读到这里,请为自己和家人转发一次,这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