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的生长与健康依赖于体内多种营养物质的协同作用,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掉落50-100根头发属于生理现象。但当掉发量持续超过这个范围,且头发变得稀疏、脆弱时,往往与体内某些关键物质的缺乏有关。了解这些“缺失”的根源,才能针对性地补充营养,改善脱发问题。
一、蛋白质缺乏:头发结构的“基石”不稳
1.角蛋白合成不足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它由氨基酸构成。当饮食中缺乏鱼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时,人体会优先满足内脏器官的需求,导致头发得不到足够的氨基酸供应,发丝会变得纤细易断,发根牢固度下降,进而引发弥漫性脱发。
2.头发更新速度减慢
蛋白质是细胞增殖的必需物质,毛囊细胞的分裂和毛发的生长周期都离不开它。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头发的生长周期缩短,原本处于生长期的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从而导致大量头发同步脱落。
3.免疫功能下降间接影响
蛋白质缺乏会削弱免疫系统,使毛囊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的侵袭,引发头皮炎症,进一步加重脱发。这种情况下,即使改善蛋白质摄入,也需先治疗头皮炎症才能恢复头发健康。

二、维生素缺乏:头发代谢的“调节剂”失衡
1.维生素B族(尤其是B7、B12)不足
维生素B7(生物素)参与角蛋白的合成,缺乏时会导致头发干燥、脱落,甚至出现“斑秃”;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使毛囊缺氧,头发因得不到充足营养而脱落,常伴随头皮麻木、刺痛感。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不仅调节钙吸收,还能激活毛囊干细胞。研究发现,脱发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补充后可促进头发进入生长期,减少休止期脱发。
3.维生素E不足
作为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保护毛囊免受自由基损伤。缺乏时,毛囊细胞易老化,头发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且发梢易分叉断裂,间接加剧掉发量。

三、矿物质缺乏:头发健康的“催化剂”短缺
1.铁元素匮乏
铁是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负责向毛囊输送氧气。缺铁会导致毛囊处于“缺氧”状态,影响毛发基质细胞的增殖,引发“缺铁性脱发”。这种脱发常伴随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女性经期失血过多易出现此类问题。
2.锌元素不足
锌参与毛囊的修复和再生,能调节头皮油脂分泌。缺锌时,头皮容易出油、出现头皮屑,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会增多,导致头发脱落增加,且新长出的头发会变得细软、易断。
3.硒元素缺乏
硒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保护毛囊免受环境毒素的损伤。长期缺硒会降低毛囊的抵抗力,使头发对雄激素性脱发的敏感性增加,加速脱发进程。

四、必需脂肪酸缺乏:头发滋润的“保护层”薄弱
1.头皮油脂分泌不足
Omega-3和Omega-6脂肪酸是合成皮脂的重要原料,缺乏时会导致头皮干燥、头皮屑增多,头发因失去油脂的滋润而变得干枯、易断,发根也会因干燥环境而松动。
2.毛囊炎症风险升高
必需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缺乏时会使毛囊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这种情况下,头发不仅脱落增多,还可能伴随头皮发红、瘙痒等症状。
3.激素平衡受影响
必需脂肪酸参与体内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其缺乏可能导致雄激素代谢异常,而雄激素失衡是男性秃顶和女性脂溢性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是掉头发往往是身体发出的“营养预警”,上述物质的缺乏并非孤立存在,多数情况下是多种营养元素同时不足导致的。改善脱发不能仅靠单一补充,而需通过均衡饮食(增加瘦肉、坚果、绿叶菜、深海鱼等食物)、调整作息(避免熬夜消耗营养)、减少头皮刺激(如避免频繁染烫)等综合措施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营养补充需要时间,通常连续调理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若调整饮食后脱发仍未改善,需警惕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病因,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