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续筋接骨的骨科要药——筋骨草

溪畔林边自在生,谦身素叶隐芳丛。 散血有灵称圣草,退火无痕化清风。 不羡琼枝登玉堂,但将碧色济尘寰。 谁言小草无筋骨?接

溪畔林边自在生,谦身素叶隐芳丛。 散血有灵称圣草,退火无痕化清风。 不羡琼枝登玉堂,但将碧色济尘寰。 谁言小草无筋骨?接续生机造化中。

——筋骨草

一眼识草:形态辨药

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药用部位为的干燥全草。植株通常高25–40厘米。

它的名字直白地揭示了其核心价值:强健筋骨,疗伤止痛。别名大多与功效、特点相关,如散血草(活血散瘀)、白毛夏枯草(夏季枯萎、带白毛)、金疮小草(治金创外伤)、退火草(清热泻火)。

四棱形,略带紫色,基部略木质化,表面紫红色或绿紫色;老茎通常无毛,幼嫩部分被灰白色长柔毛。

对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新生叶片常略带紫色,边缘有波状锯齿。

轮伞花序,花冠唇形,多呈白色或淡紫色。

全株:揉之有清香气,这是唇形科植物的常见特征。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寒。主要归肝、肺经。

功能与药理

“清、解、消、散”,即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利于治疗筋骨折伤;善于清肺热止咳。

活血散瘀,续筋接骨 —— 核心功效

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

它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同时为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加速愈合,是民间常用的“正骨”良药。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主治痈疮与肺热

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肺脓肿)等。其苦寒之性善于清解上焦热毒。

用于疔疮痈肿、乳腺炎、蛇虫咬伤等热毒疮疡。可内服,也可外用,鲜品捣烂敷于患处,能迅速解毒消肿。

化痰止咳

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尤其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

现代药理视角

现代研究表明,筋骨草所含成分为二萜类、黄酮类、糖苷类、甾酮类以及其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抑菌、抗病毒、镇咳祛痰、降压、降血脂、肝脏保护、抗肿瘤等多种功效。筋骨草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功能。

配伍应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舒筋活血汤(经验方):筋骨草 15g、当归 9g、赤芍 9g、红花 6g、乳香 6g、没药 6g。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络不利。

清肺化痰

筋骨草15g,鱼腥草15g,黄芩9g,瓜蒌皮12g。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或肺痈(肺脓肿)咳吐脓血。

清热解毒汤

筋骨草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野菊花9g。适用于热毒疮疡,如乳腺炎、疔疮、蜂窝织炎等。可内服,药渣亦可外敷。

居家小妙招

咽喉不适代茶饮

取干筋骨草1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可用于缓解轻度咽喉肿痛、干痒不适。

痈肿初起外敷法

若见痈肿初起,红肿热痛尚轻,可取新鲜筋骨草适量,洗净后捣烂,外敷患处,有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注意事项

1. 用量:常规煎服用量为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可加量。

2. 筋骨草性偏寒凉,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以免加重虚寒症状。

3. 阴疽(症见疮色暗淡、肿势平塌、不红不热)不宜使用,因其药性寒凉,不利于阴寒之邪的消散。

4.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之品,以利药效发挥。

5. 临床用药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不可盲目长期服用。如用药后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用,并咨询医师。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肖哲

审稿专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杨茹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