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司机:乘客带白菜、萝卜也要罚?交警:客货混载,罚200元!网上曝光

以案法啊 2024-10-03 08:30:02

大巴车司机: 乘客带白菜、萝卜也要罚? 交警: 客货混载,罚200元! 网上曝光, 交警总队: 处罚撤销,涉事交警停职处理,大队长赔礼道歉 文 | 以案明法 编辑 | 以案明法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有一名男子名叫奥德彪,奥德彪性格爽直,乐于助人,是个热心肠的人。 奥德彪是一名大巴车司机,拥有多年的驾驶经验。 奥德彪心地善良,帮助过很多人,加上他爽直的性格,大家都称他为彪哥。 由于彪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彪哥每天风雨无阻,是最早来到公司上班的人。一到公司,彪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大巴车的车况。 在这秋高气爽的一天,彪哥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为了不打扰家人的休息,他去路上买了三个包子和一瓶豆浆。彪哥一边走在去上班的路上,一边吃着早餐,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准备好后,彪哥就把大巴车开到客运站,准备让乘客上车。 彪哥把车门和行李舱都打开了,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上车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乘客小张(化名),他带着小孩,拎着两个麻袋行李,过来坐车去走亲戚。 彪哥第一个给乘客小张登记行李编号,因此,彪哥对这位乘客有了深刻的印象。 所有的乘客都上车后,工作人员检票完毕,彪哥就开车出发了,前往目的地河北。 车上热闹非凡,虽然很多乘客相互不认识,但活动气氛很好,大家都相互理解和照顾。 彪哥一路开着大巴车,他的驾驶技术非常熟练,一路上很顺利,大概还剩五分之一的路程没走。 突然,前面遇到执法人员在查车,很不巧,彪哥的大巴车也被拦了下来。 不一会儿,执法人员上车来检查大巴车里面乘客的乘坐情况。由于彪哥所在的运输公司已经进行了严格的检查,所以这些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执法人员又来到行李舱,要求检查乘客的行李。然而,就在这时,执法人员的目光看向了角落边的两个麻袋,他们要求彪哥去打开这两个麻袋。 大巴车司机彪哥就去叫那个乘客小张(化名),小张立即积极配合。小张打开两个麻袋:一个麻袋里装的是:一些萝卜、蒜、蔬菜之类的食物。然而,另一个袋子里装的是:一小袋花生和猪肉。 这些是昨天没吃完的,小张不忍心丢掉,就带上车了,计划早点到目的地后处理掉。 执法人员看到后,立即表示,萝卜、蒜、蔬菜等等,这些都是货物,大巴车只允许载人,大巴车是客车,所以不能载货。 彪哥立即与执法人员进行理论,彪哥表示,这些是乘客的个人行李,人家又不是拿去倒卖的,都是自己吃的、用的物品。 不管彪哥如何解释,执法人员还是给彪哥开具了一张罚款200元的处罚单。 由于时间的关系,车上还有很多乘客在等着彪哥,彪哥不敢耽搁太多时间,于是他就及时交了200元罚款。 等彪哥跑完这趟车之后,他觉得此事很奇怪,明明是乘客带的个人行李,偏偏要说是什么货物,还被罚款200元。彪哥肩上的担子重,200元对他来说也不算少,是辛苦钱。 彪哥越想越生气,于是他就把相关信息和视频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为彪哥打抱不平。媒体也介入报道此事,这就引起了执法总队的高度重视。 二、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事? 1,基本上,每个人都坐过车,出过远门。作为一名正常人,出远门肯定会去买一些吃喝的商品,要带上车喝的东西,这些往往是商品货物。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货物确实不能带上车,但是,如果只是个人少量携带,是自家使用的,那是没问题的。如果一个人带了很多货物上大巴车,那么这个行为就不一样了,可能已经违反了相关要求。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9条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2,在本案件中,彪哥作为本次大巴车的司机,乘客携带的行李全部都放在了大巴车的行李舱,并没有放在载人区。 再从个人携带的行李看,每个乘客仅仅是携带了自己使用的物品,并没有携带大量商品货物。 针对本次检查发现的蔬菜、萝卜、花生以及猪肉,这些确实具有商品货物的属性,但是量很少,也仅仅是乘客个人或自己食用的量,并不是拿去倒卖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机动车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装载长度、宽度不得超出车厢,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三)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米,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4米。 3,综上所述,执法总队非常重视此事,结合实际情况,如实做出了回应:明确这次的处罚没有进行相关调查,处罚依据也是错误的。所以决定: 1. 撤销对彪哥的处罚; 2. 对涉事人员进行停职处罚; 3. 交警大队的队长要亲自给彪哥赔礼道歉。 @以案明法 小编每天更新科普法律知识,希望通过典型的案例学习,能够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多学法,少走弯路,活到老,学到老。 #秋日生活打卡季# #普法行动#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笑青天

笑青天

1
2024-10-03 10:12

什么以案明法,明明是以舆论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