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小馆里的春和景明 这几年,与一度被长沙餐饮压着打不同,武汉餐饮品牌在走出湖北,譬如,火锅方面三出山与遇南三,西餐版块泥靴与o’eat,武汉精酿代表18号酒馆,小吃方面蔡林记打出湖北小馆旗号,将湖北地标美食如公安牛肉、荆沙甲鱼等,引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甚至进军新加坡!大时代变局来临,新一代武汉餐饮可圈可点!
其实,武汉的走出去,多少年前就在默默进行。且不论老通城大酒楼的辉煌往事,且不论二十年前小蓝鲸与太子代表湖北餐饮先后入京,哪怕小吃(周黑鸭良品铺子等不必说)的入京风潮在很多年前,即熊太婆、蔡林记等进京前,就有人在暗暗尝试。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闲聊,提及陈坤,我想到很多年前采访的北漂设计师、宜昌人陈先生,他是陈坤一些海报的设计者,在北京春秀路开了一家很有名的“morning”,武汉话意思是“过早”。最早的帝都热干面摊子是在双井,后搬到金茂府商圈,陈先生曾是这家的忠实顾客。在做新店时,陈先生别出心裁,新店设计感十足,售卖产品不仅仅是汉派小吃,后来还慢慢增加,有湖北鱼糕,等等。
其实,鱼糕是一个很适合走出湖北的美食产品,“吃鱼不见鱼”,剔除鱼刺,也无鱼腥味,南北方都可以食用,更有娥皇女英等美食典故可以讲述……
在武汉,做荆沙鱼糕的地方也不少,但私以为最好的鱼糕还是出自古德寺斜对面的荆楚宴私房菜,一般人家的鱼糕用草鱼,荆楚宴拒绝预制菜,优选农家好食材,用的是十斤以上的水库青鱼与土鸡蛋,点缀以利川农家土猪肉肥膘颗粒,成本远在前者之上,是逢年过节馈赠亲朋的优选手信。
年前,拿了两条荆楚宴的鱼糕,放在冰箱冷冻,吃惯了外面餐厅花花绿绿的摆盘造型,在家里喜欢简单的生活,有时候切两片鱼糕,煮一碗汤头鲜美的面条,或者与山药萝卜同煮,很适合我这个素淡的肠胃。
当然,在荆楚宴小聚一下,亦可偷得浮生半日闲。朋友说,按照荆州人的传统宴请习惯,哪怕两个人吃饭,也要有五个菜。这不,我们四个人吃饭闲聊,也是有点儿小小的丰盛呢!比如创始人老熊从阳逻带回来的渤海黄鱼现蒸一条,比如错过了煎鱤鱼吃吃煎青鱼风味也不赖,比如雪白如玉的荆沙鱼糕与手工香肠农家土猪肝摆一个拼盘,比如几条野生鱼儿做一锅杂鱼煲,比如细细长长的野藕煲的藕汤……最后,一定还要有几个荆州特色凉拌小青菜,拿土榨菜籽油来拌,那股扑鼻浓香也掩盖不掉江城春天的气息……(舒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