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零跑五一订单爆发,已经破18000台,对于这个成绩其实是意料之中。零跑2024年悄然完成了几项关键工程:降本到位、产能爬坡、渠道下沉,而五一只是它兑现成果的一个时间窗口。
成本控制部分,零跑做的尤其不错。B10起售价9.98万元,激光雷达、智舱屏幕、辅助驾驶一应俱全,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赔本卖车”。但事实并非如此。
零跑核心三电、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系统自持比例极高,结合母公司大华股份的制造体系能力,这使得它具备在主销价位段做到“高配低价”的可持续能力——不是亏本冲量,而是低成本体系的真实反映。
另一个被低估的变量,是零跑的渠道逻辑。这两年零跑持续推进“三级下沉”,不少三四线市场的门店密度甚至超过了部分一线品牌。这在今天的新能源车市格局中,是稀缺的。
因为一线用户换车多、卷配置,三线用户才是真刚需:要便宜、能跑、要交付得快。在今天这个极度内卷的电动车市场里,真正能走出来的,不一定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最清楚自己要服务谁、怎么把车造出来、又怎么把它卖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