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全球首台海上风电驱动水下数据中心在中国完工

该设施采用海水冷却技术降低能耗与排放。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海上风电驱动水下数据中心,这项技术可能彻底改变驱动人工智能、云计

该设施采用海水冷却技术降低能耗与排放。

中国已建成全球首个海上风电驱动水下数据中心,这项技术可能彻底改变驱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庞大数字基础设施的供能方式。这个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的项目总投资2.26亿美元(16亿元人民币),被誉为海上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计算技术融合的里程碑。

该设施总供电容量2.4万千瓦,约97%电力来自海上风电,通过配备198个散热装置的机柜循环海水进行冷却。与传统陆地数据中心需耗费高达40%电力用于冷却相比,该设计显著降低了能耗与土地占用。

该项目将海上风电与海底技术相结合,展示了如何大规模实现能效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新前沿

临港特区管委会表示,新设施的竣工标志着计算基础设施向绿色智能化演进的重要转折。相较传统陆地数据中心,该水下数据中心可降低总能耗近23%,完全实现零淡水消耗,土地占用减少超90%。通过以海水作为天然冷却介质替代大型空调系统,其冷却相关能耗降至总能耗10%以下。

该设施电能使用效率值(PUE)低于1.15,优于中国设定的2025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25的目标。PUE值越低表明能效越高,这使其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的数据中心之一。目前我国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PUE标准为不高于1.2。

未来拓展规划

该项目是上海将沿海地区打造为全球智能计算与清洁能源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据市政府官员介绍,到2025年全市智算云产业规模计划突破280亿美元(2000亿元人民币),总算力规模将达200 EFLOPS —— 相当于每秒两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作为参照,2021年特斯拉超级计算机算力为1.8 EFLOPS。

目前,上海海起云科技、申能集团、中国电信、中国交建等企业已签署协议,将共同开发500兆瓦海上风电驱动水下数据中心集群。

不过专家指出,尽管该技术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部署仍需持续攻坚。中交三航局董事长王世峰表示:"水下数据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从示范项目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还需在技术成熟度与成本优化方面取得突破。"他补充说,公司将重点推进海上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运营维护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升级。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