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如今的新能源功能越多,为何抱怨反而更多?2025年汽车质量报告揭示了这些真相

停车场里,刚提的新车中控屏却黑着屏,车主无奈地反复重启——这不是个例,而正是当下汽车行业在智能化的狂奔中,消费者正在经历

停车场里,刚提的新车中控屏却黑着屏,车主无奈地反复重启——这不是个例,而正是当下汽车行业在智能化的狂奔中,消费者正在经历的真实体验。

“我以为买了个智能伙伴,结果却是个需要伺候的‘大爷’。”一位2025年新购入智能新能源车的朋友向我吐槽,他的车在短短三个月内出现了三次车机死机、五次语音助手“装聋作哑”,而4S店的解决方案永远是“重启试试”。在2025年的今天,当汽车从纯粹的交通工具演变为“第三生活空间”,当车企纷纷将“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作为卖点,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兔兔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掰开了聊聊。

屏幕后的隐患:智能配置飙升,质量表现反降

2025年汽车行业出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出现下降,问题数同比增长23%。当消费者为车内越来越多的屏幕和智能功能买单时,这些新技术却成了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联合发布的最新《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显示,胎噪/路噪太大、风噪太大、车机死机黑屏成为问题数排名前三的质量问题。虽然这些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障”,却深深影响着日常用车体验。

调研报告首次引入“体验质量”概念,将质量问题划分为三类:实物质量(功能失效)、感知质量(感受不好)和体验质量(体验因人而异)。数据显示,实物质量问题数正在下降,而体验质量问题数却增幅显著。

智能与可靠的博弈: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各有痛点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质量表现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痛点。燃油车在外观、内饰和智能座舱模块质量表现不及新能源车,其中智能座舱模块的差距最为明显。而新能源车则在座椅、驾驶系统、空调和驾驶辅助模块的质量表现不及燃油车,尤其是驾驶系统和空调模块。

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无论选择哪种动力形式,都不得不面对一定的质量妥协。

一位2025款燃油车车主抱怨:“车机死机和卡顿仍为重点问题,而且我发现胎噪/路噪以及风噪问题比我的老车还明显。”新能源车车主则面临不同的问题,除车机死机和卡顿外,OTA长期不升级和车机信号差成为新的重点问题,同时还出现底盘异响问题。

体验困境:为什么功能越多,抱怨反而越多?

“我多花了5万元买这个智能座舱版,结果现在最常用的还是手机导航。”一位新能源车主苦笑着告诉我。他的车辆拥有超过3个屏幕,但车机响应速度却远不及他的智能手机。

行业专家分析,新技术的快速搭载和高端配置的下放,未能给用户带来质量和体验上的提升,这反映出厂商工程视角与用户视角之间存在矛盾。车企在配置上疯狂内卷,从双屏到四屏,从小屏到大屏,从单芯片到双芯片,但这些配置的提升并没有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

研究显示,性能满意度下降最显著的三个指标分别是:行驶时车内静音效果、储物空间和后排空间。这些都是影响日常用车体验的关键因素,却在新车设计中被忽视。

质量新逻辑:从“能用”到“好用”的挑战

随着汽车角色从“交通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车辆不再只是将人从A点带到B点的工具,而是成为移动办公、娱乐、休息的多元场所,传统的质量评估标准已无法满足现在的用户体验需求。

研究发现,同车型不同使用场景、同系统不同使用场景会带来不同的质量体验。更细分、更具体的使用场景可能引发特殊质量体验需求,品牌“一刀切”的使用限制,将难以满足用户更细化的需求。

一位产品经理透露:“我们发现,同一套车机系统,在北方冬季和南方夏季的用户评价截然不同。而在城市通勤和长途自驾场景下,用户对座椅舒适度的感知也差异巨大。”

那么面对智能配置与基础质量的博弈,消费者应如何做出明智的购车决策?

首先要守住安全底线:通过C-NCAP、中保研等权威测试验证机械素质,新能源车型重点关注三电质保政策——行业共识是至少提供8年/15万公里质保,才能覆盖电池衰减风险。

其次按高频场景选择配置:家庭用户优先考虑大空间、独立空调与娱乐大屏;长途通勤族侧重座椅通风/按摩和续航能力;年轻用户可侧重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更要警惕“参数陷阱”:电机功率高不代表调校平顺,屏幕多不意味着系统流畅,必须通过试驾感受实际体验,同时关注品牌故障率与品控口碑。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车企已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行业领先的汽车品牌已经开始从“技术驱动”向“用户场景驱动”转型。他们不仅在实验室测试车辆性能,更邀请真实用户参与长达数月的体验计划,收集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反馈,从而优化产品设计。

所以以后大家走进4S店,销售依然会热情地向你演示那块能滑动、能语音的中控大屏,介绍着层出不穷的智能功能。但当你准备签合同时,不妨多问一句:“除了这些炫酷的功能,它的车机系统稳定吗?长期使用会不会卡顿?售后如何保障?”

答案或许不一定完美,但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推动行业从技术堆砌回归用户体验的起点。车企用配置竞争没有错,但真正的智慧在于让技术安静地退居幕后,把舒适、安全、省心的体验推到台前。不知道大家觉得兔兔说的对吗?或者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