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刚刚还在白宫和特朗普握手寒暄,媒体头条还在热炒“印美同盟”,转头印度总理莫迪就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 特朗普嘴上说,印度承诺不再大买俄罗斯石油,结果三天没到,印度石油公司又下起大单,俄油进口飙升。 还没等美国消化这波操作,印度又放出消息,坚决不当“中美稀土中转站”,拒绝把中国稀土倒手卖给美国。这一连串动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表面看起来是印度翻脸比翻书还快,背地里却是莫迪政府在算经济账。俄油这块大蛋糕,谁见了都心动。10月刚过,印度的俄油进口就冲到日均180万桶。 每吨能便宜将近90美元,这账算下来,省下的钱能让印度财政喘口大气。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不仅自己用,还把加工后的成品油卖到欧美,赚的就是这波价格差。媒体私下都说,印度这是打着“政策擦边球”,两头薅羊毛。 稀土这块,印度的算盘也一样精明。别看印度自己稀土储量不算小,技术和产能却远远落后。2024到2025财年,印度进口了870吨稀土磁体,花出去30多亿卢比。 这些高精尖材料,离了中国压根玩不转。印度国内电动车企业都认了,短期内谁都替不了中国。 莫迪这番拒绝美国的表态,其实是给中国递个“橄榄枝”,希望以后进口稀土别被卡脖子。说白了,印度现在既想吃俄油的红利,又不敢真得罪中国稀土供应链。 说到底,印度这套操作,经济利益肯定是第一驱动力。但要说清楚,还得拉回地缘政治大棋盘上。近几年,美印关系看起来亲如兄弟,实际上暗藏不少“下绊子”。 特朗普上台后,关税一刀砍下去,印度出口商品被加到50%的关税。美国还逼着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试图削减45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面对这么多压力,莫迪政府嘴上客气,行动上却越走越独。印度不但没让步,还跑到世贸组织告美国,俄油生意照做不误。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印度历来喜欢“脚踩两只船”,不把自己绑死在谁的战车上。 不结盟政策根深蒂固,莫迪更不想让美国牵着鼻子走。印度农民是莫迪最铁的票仓,一旦把农产品市场让给美国,数百万农民的饭碗就要砸了。 莫迪公开说了,农民利益不能碰,这话说给国内听,更是讲给美国听。西方媒体分析得很明白,印度政府的“强硬”,其实是国内选票和利益的必然选择。 把眼光放宽点,印度这波操作其实也是全球多极化趋势的缩影。美国想让印度完全站队,现实却没那么简单。俄油便宜,谁都想捞点好处。稀土供应链卡在中国手里,印度短期内根本绕不开。 别看印度号称自己有690万吨稀土储量,技术水平一比,中国一家就占了全球重稀土永磁体九成产能。印度的矿石基本只能挖出来卖原料,想精炼、想大规模生产,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说,印度现在最大本事,就是当“多面手”。一边跟美国谈贸易,一边和俄罗斯买油,还要和中国保持稀土合作。莫迪的路数就是见风使舵,哪边有利往哪边靠,但嘴上绝不轻易承诺。 历史上,印度“过河拆桥”的事不是没干过,外界对它的承诺也都持保留态度。这次稀土问题上,印度虽然对美国说了“不”,但谁都知道,明天会不会变卦,还得看局势怎么走。 未来美印关系,表面上可能还会有点技术性缓和,比如贸易谈判、关税摩擦,但围绕着俄油、农产品逆差这些深层矛盾,指望彻底解决基本没戏。 印度想要的是自主权,而不是做美国的小跟班。对于中国来说,看到印度不断“摇摆”,防范和观察才是正解。嘴上说得再好听,也得盯着他实际怎么做,别被一时的表态迷了眼。 莫迪这波“组合拳”,本质就是经济利益和战略自主的双重考量,正面怼上美国优先的强硬政策。 美印这对伙伴关系的脆弱,也让人看得一清二楚。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谁都得看利益行事。 多极化大势已成,印度的两面策略只会越来越常见,大国博弈的棋盘,也会比以往更加扑朔迷离。 参考资料:印度承诺不将中国稀土出口至美国 2025-10-16 19:24·中国青年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