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罗斯敢于说真话!2025年11月23日俄罗斯某媒体发表评论称,东方大国在多国围

俄罗斯敢于说真话!2025年11月23日俄罗斯某媒体发表评论称,东方大国在多国围堵亚太之际,凭借两大王牌稳控局势。 一张是跟东盟的铁关系,另一张是实打实的产业家底,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先说说现在亚太的情况,确实不太平。有些国家拉着圈子搞小团体,2025年7月美日印澳搞了次海上联合演习,规模比去年大了近一倍,还宣称要“维护亚太秩序”,明眼人都知道是冲着谁来的。 除了军事上的动作,经济上也没闲着。2025年9月,美国牵头搞了个“印太经济框架”的部长级会议,逼着参会国选边站,想把咱排除在区域供应链之外,不少小国都被搞得左右为难。 就在这种紧张劲儿里,俄罗斯媒体点出的第一张牌——跟东盟的合作,就显得特别关键。咱跟东盟可不是临时抱佛脚,2020年11月签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合作就更紧密了,到2025年,东盟已经连续15年是咱第三大贸易伙伴。 2025年10月,东盟各国的经济部长组团来咱这儿开会,签了个大单子,要一起建跨境电商平台和区域物流网,泰国总理当场就说“跟中国合作不用看别人脸色,能赚到真金白银”,这话里的信任可不是一天两天攒下的。 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美国拉的“印太经济框架”喊了两年多,除了开了几次会,没给东盟国家带来啥实际好处。2025年8月印尼总统就公开抱怨“美方承诺的投资迟迟不到位,光画饼没用”,反观咱,2025年上半年给东盟的投资就比去年涨了三成。 再看第二张牌,强大的产业基础,这才是咱腰杆硬的根本。有些国家总说要“脱钩断链”,可真要动起来才发现,离开咱的产业体系根本玩不转。2025年6月,日本想搞新能源汽车国产化,结果发现核心的电池组件八成得从咱这儿进口,最后只能乖乖放宽进口限制。 咱的产业不是只会做低端货,高端领域也站稳了脚跟。2024年12月,咱自主研发的某款工业机器人通过了德国的认证,直接打入了欧洲市场,要知道以前这种高端机器人基本被德国、日本垄断,现在咱也能分一杯羹了。 最能体现产业实力的还是应对危机的能力。2025年3月,全球芯片供应又紧张了,不少国家的汽车厂都停了产,咱因为有自主研发的中低端芯片生产线,汽车产量不仅没降,还比去年同期涨了5%,这就是产业完整的好处。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咱不跟那些围堵的国家硬刚?咱走的是合作共赢的路子,跟东盟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2023年5月,菲律宾在某些国家怂恿下跟咱在海域有过摩擦,可转头就跟咱签了农业合作协议,因为菲律宾农民需要咱的化肥和种植技术,硬刚对谁都没好处。 俄罗斯媒体说咱“不搞对抗”,这话没错,但不搞对抗不代表没脾气。2025年8月,澳大利亚跟着美国搞贸易限制,禁止进口咱的部分机械产品,咱没骂人也没报复,只是把原本要卖给澳大利亚的矿用机械卖给了印尼,结果澳大利亚的矿场因为缺设备停了工,不到一个月就主动来找咱谈了。 咱的产业实力还帮了东盟不少忙。2025年4月,越南想建新能源电站,找美国和日本都没人愿意接,因为技术复杂还不赚钱,咱的企业接了下来,不仅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还帮越南培训了一批技术工人,越南媒体都夸“中国是真朋友”。 再看看那些围堵咱的国家,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2025年10月,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因为缺少咱的稀土加工材料,不少工厂都减产了;日本的汽车出口因为咱的新能源汽车崛起,销量降了12%,这些都是他们搞对抗的代价。 俄罗斯媒体敢说真话,是因为他们看得明白,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能靠武力或威胁说了算的时代了。谁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谁能真心实意合作,谁就能站稳脚跟,这比拉圈子搞围堵管用多了。 国家之间的相处,跟邻里打交道一个理儿,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总想着算计别人、堵别人的路,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咱靠合作赢了朋友,靠产业硬了腰杆,这两条路走对了,不管别人怎么围堵,咱都能稳坐钓鱼台。这种以和为贵又有实力兜底的路子,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也给其他国家指了条明路。 信息来源: 参考消息——2025-11-17 俄媒:“十五五”与中俄伙伴关系新前景 钱亚旭博士——2025-11-23 中俄深化互补合作,俄政治挺华 + 低价售气,让美西方算盘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