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印关系的朋友们应该都能感受到,从去年年底开始,笼罩在两国边境上空的紧张阴霾曾一度显现消散的迹象。双方对峙部队逐步脱离接触,沟通渠道不断恢复,特别是印度总理莫迪数月前访华参加上合峰会时与中方领导人握手微笑的场景,让许多观察家认为,这两个亚洲巨人终于要重回和平共处的轨道。

但和平的曙光总是珍贵而脆弱。就在国际社会期待两国关系能持续向好时,印度方面再次以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行动,证明了其“说一套,做一套”的战略投机性。近日,印度空军参谋长亲赴中印边境,为耗时三年多建成的穆德-尼奥马空军基地高调举行启用仪式。这个被印度军方誉为“边境堡垒”和“游戏规则改变者”的基地,彻底戳穿了此前一切的和平伪装。

时间线揭示了印度的真实意图。该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始于2020年,正是中印边境爆发严重冲突、两军陷入激烈对峙的节点。三年来,印度一边在谈判桌上喊着“和平解决”、“管控分歧”,一边却在边境线上疯狂推进战备基建,修路、建哨、部署兵力,而这个空军基地,无疑是整个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印度官方对外宣称,这是为了“改善边境部队的训练和生活条件”。但将一个功能齐全的空军基地,修建在距离实际控制线不足30公里的地方,其进攻性目的不言自明。这不是为了后勤保障,而是在赤裸裸地囤积武力,是对中国的直接战略挑衅。
然而,印度为此沾沾自喜的“战略支点”,在军事专家眼中,却更像一个完美的“战略陷阱”。这个基地最致命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其“贴脸”的位置。

第一,它处于解放军绝对火力优势的覆盖之下。 30公里的距离,在现代战争中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完全暴露在解放军远程火箭炮、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乃至先进战机空地导弹的饱和打击半径内。一旦有变,这个“前沿堡垒”的跑道、机库、指挥中心和燃料库,将在第一时间被彻底瘫痪,可能连一架战机都来不及升空。印度等于是亲手将自己的空军主力,送到了中国的炮口之下。
第二,印度军工与基建的“豆腐渣”传统难以信赖。众所周知,印度军方腐败、预算克扣、工程质量低劣是顽疾。此前修建的边境公路雨季塌方,哨所冬季漏风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个看似光鲜的空军基地,能否在战时承受住首轮打击?其跑道能否在高强度起降下保持完好?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或许无需中国动手,它自己就会在和平时期暴露出严重问题。

第三,印度空军缺乏支撑其野心的实力。且不谈与中国空军存在的体系化代差,印度空军在面对其老对手巴基斯坦时都未能确立绝对优势。在此背景下,妄图依靠一个位置极端危险的基地来“改变游戏规则”,无异于痴人说梦。这并非增强威慑,而是典型的战略冒险和自不量力。
中国始终秉持着与邻为善的原则,倡导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中国的诚意与克制,不应被误读为软弱可欺。穆德-尼奥马基地的启用,是一次危险的“挑衅试探”,它无益于边境和平,只会进一步消耗中国的信任,加剧地区紧张。

印度需要明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上,中国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充分的能力和十足的准备。任何企图“以武逼和”的算计,最终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前沿基地”,在真正的风暴来临之时,恐怕第一个成为被拍碎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