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人物记·25·“汉奸”变身记 “汉奸”,姓王,扒儿港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3-02 23:05:04

故乡记事·人物记·25·“汉奸”变身记 “汉奸”,姓王,扒儿港水坑儿人。 “汉奸”读过书,日本侵略者侵占今滦南县以后,在扒儿港西边儿几里地的西高庄儿大财主高廷印的大庄伙儿建了据点儿,把他招进去,做点儿文字工作。 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延安总部于0时至18时,连续发布7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区部队立即行动,向日本占领区进军。唐山地区广大军民在翼热辽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投入反攻受降行动。”(注1)驻高庄的日军在8月15号儿日本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后,撤往滦县,大概是想从滦县坐火车逃往东北,从东北回国。“汉奸”受命送日军到滦县。但当“汉奸”随着日军到达滦县,滦县县城已经被国民政府的地下党和“忠义救国军”占领。国民政府的人没有留难日军,却把“汉奸”以“汉奸”的罪名儿抓了起来,投进监狱。 “1948年11月29日早8点,国民党军队炸毁滦河铁路大桥,弃城西逃。在敌人弃城西逃的同时,(中共)城厢区委、区公所、派出所的全体人员立即进城。午后六时,中共滦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入城办公。”(注2)史书记载了新政权进城以后的许多工作,但没有记载的是,新政权进城就打开国民党的“反动监狱”,释放了监狱里的所有犯人,“汉奸”回了家。 虽然共产党人释放“汉奸”是出于对国民党的“革命”,并没审查“汉奸”是否真的犯有“汉奸”罪行,但释放他却是对的。“汉奸”在为日寇工作期间,基本没有做过坑庄害户的事儿,特别是对本庄儿的乡亲,更是能照顾就照顾,能帮忙就帮忙,使本庄儿的人、三里二庄儿的乡亲少受了不少日寇的祸害,也曾经为抗日战士、军烈属打过不少“掩护”、“埋伏”,救过一些人,所以新政权建立以后,他并没因为给日寇做过事儿遭受歧视、打击,甚至受到了政府、特别是庄里人的敬待,他儿子念完高中,还在庄里小学当了老师。 然而,当1966年5月儿运动兴起,“造反派”却重提旧事,再次把他“定性”为“汉奸”,而目增加了一重身份——“历史反革命”,早已摆脱了“汉奸“身份,安安稳稳做了20年农民的他,过上了开会就挨批斗,有事儿就免不了挨骂遭打的“贱民”生活儿,他教书的儿子也被赶出学校,到生产队“接受群众监督,劳动改造”。 改革开放以后,“汉奸”被平反,但“左了过去”(方言,反正)就是个农民,也不像人家吃“商品粮”的干部儿、老师,平了反不仅恢复工作,还补发工资,平不平有啥用?倒是他教过书的儿子,上头来人儿说给“落实政策”,恢复教师身份,回学校继续教书,不用再撸锄把子。 哪知道,他儿子说:“干庄稼这么多年,原来那点儿知识都丢咧,再教书是误人子弟,还不如在家儿种地”,说啥也没去,“吃商品粮”、挣工资的教师身份自然没恢复。多年以后,跟他一起儿“下放”、恢复身份的教师退休,一个月吃好几百、上千,后来涨到好几千的“劳保”,人们笑话他傻,他却很淡漠,似乎看破“人一辈子还不就是那样儿”的样子。 —————— 注:1.《中国共产党唐山历史》第一卷,第337页。 2.《中国共产党滦县历史》第一卷,第235-236页。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种菜养家

种菜养家

2024-03-03 06:20

说荒唐,道荒唐,哪家荒唐事儿没有几罗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