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谈判结束,李成钢和贝森特说法不一样,特朗普:中国希望达成协。这几天的马来西亚也很

谈判结束,李成钢和贝森特说法不一样,特朗普:中国希望达成协。这几天的马来西亚也很是热闹,除了东盟峰会,还聚集了中美两国的商务代表。所以外媒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了这里。这次的中美谈判,是在特朗普充满火药味的“100%关税”后开启的,所以开始也很是突然,而且在此次的会谈中,也没有任何照片流出,可见此次谈话的激烈程度。 美国财长贝森特先出来说话,嘴里全是 “漂亮话”,一会儿说 “达成了有建设性的框架”,一会儿说 “100% 关税已经从谈判桌上移除”,听着像美方取得了成果。 可一被问起 “关税什么时候彻底取消”“框架里有哪些具体条款”,他就开始绕圈子,要么聊 “中美供应链互补”,要么回避不答。 更反常的是,他全程没提中方代表李成钢的名字 — 要知道之前他还在国会指责李成钢 “谈判态度强硬”,现在连名字都不敢提,说白了就是谈判里没占到便宜,怕提了反而露怯。 反观李成钢,表态特别直接,三句话就把中方立场说透了。第一句点出背景:“过去一个月中美经贸关系波动,大家都看在眼里”,潜台词就是美方一边放狠话一边求谈判,反复无常; 第二句讲过程:“美方表达了强硬立场,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也很明确”,没玩虚的,直接说明双方都没让步,谈得很激烈; 第三句划底线:“经贸合作要基于相互尊重,不能搞单方面施压”,这既是回应贝森特之前的指责,也是明确告诉外界,中方的 “硬” 是守底线,不是蛮不讲理。 从这两种说法里,能清楚看到谈判的核心分歧。美方大概率还在盯着中国造船业和新能源汽车,之前就放风要对中国高端造船钢材加税,理由是 “影响美国造船业竞争力”,可他们压根不提美国最大的邮轮制造商,每年 30% 的零部件都得从中国进口; 中方则坚持 “对等关税” 原则,贝森特说 “100% 关税撤了”,但中方没提自己的关税会不会降,意思很明确:美方先停手,中方才可能跟进,主动权不在美方手里。 还有个没明说但很关键的点 — 数字贸易。美方想让中方接受他们的 “数字服务税规则”,要求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盈利时按美国税率缴税;但中国有《数据安全法》,明确规定数据跨境流动要符合中国监管。 贝森特没提这个,李成钢也没说,但从 “相互尊重” 四个字就能猜到,中方肯定没妥协 — 数字贸易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让美方说了算。 就在双方表态还在被热议时,特朗普突然插了一句,说 “有信心和中国达成全面协议,是中国希望谈成”。这话看着是 “摆姿态”,实则是给自己找台阶。美国现在的处境根本不允许关税落地: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商早就联名给白宫写信,说关税落地会让消费者不满; 美国 38 万亿美元国债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胀也没彻底稳住,真要加税只会雪上加霜。特朗普说 “中国希望谈成”,就是想在选民面前维持 “贸易强硬派” 的人设,掩盖自己 “被迫让步” 的尴尬。 而且特朗普在东盟的动作,也让他的说法没了底气。他想拉拢印尼搞基建,说要帮印尼修高铁,结果印尼总统当场提了雅万高铁 — 这条由中国承建的高铁已经运营快两年,把雅加达和万隆的通勤时间从 3 小时缩到 40 分钟,还带动了沿线产业。 反观美国之前承诺给东南亚的 “基建计划”,到现在一个项目都没落地。连在东盟的影响力都比不过中国,特朗普说 “中国希望谈成”,更像是自说自话。 其实这场谈判的结果很清晰:没有所谓的 “赢家”,但暴露了中美经贸博弈的新阶段。美方没了以前的绝对优势,只能靠放狠话造势,真到谈判桌上,不得不撤回激进的关税提议; 中方则有足够的底气,既不回避谈判,也不轻易让步 —2024 年 1-8 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突破 4.2 万亿元,RCEP 框架下的合作让双方企业都受益,加上完整的产业链,中方根本不怕谈不拢。 特朗普说 “中国希望达成协议”,完全是一厢情愿。中国愿意谈,是因为经贸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中国不怕谈不拢,是因为我们有守住底线的底气。 这场谈判最关键的不是 “有没有框架”,而是让美方明白,靠 “单边施压” 和 “双标话术” 已经行不通了,未来要谈,只能按 “相互尊重” 的规矩来 。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外交部:中美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