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

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碍了大陆自己芯片产业的发展,毕竟台积电南京厂生产的都是成熟制程的芯片,这些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结果现在平白无故就让给了台积电,自家芯片产业反而受到了挤压,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一个巨大打击! 这话听得我头皮一麻!项立刚不愧是懂行的,一句话戳中了要害,台积电南京厂哪里是来“合作共赢”的,分明是来“吸血补亏”的!你知道这厂子有多能赚吗?从2021年到2024年四年时间,净利润硬生生攒了800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快180亿,去年一年就净赚58亿,比不少大陆芯片企业的全年营收还高!反观它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同期亏了快90亿人民币,日本、欧洲的厂子也在赔钱,等于南京厂赚的钱,全用来填了海外扩张的窟窿,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更气人的是,它抢的是大陆企业唾手可得的蛋糕!台积电南京厂主打28nm等成熟制程,这些芯片压根不是什么高精尖,汽车导航、智能家电、物联网设备里全用得到,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早就能稳定量产了。2023年大陆成熟制程的全球市占率已经冲到34%,预计2027年就能超过台湾地区的36%,成为世界第一,眼看着就要站稳脚跟,结果台积电横插一杠子。它仗着规模大、成本低,搞低价倾销,不少大陆整机厂商为了压成本,转头就买台积电的芯片,搞得中芯国际部分产线的产能利用率都没拉满,这不是明晃晃的挤压吗? 你以为台积电带来了什么先进技术?想多了!它在南京厂藏得严严实实,核心的工艺参数、设备维护技术一点都不外泄,所谓的“技术溢出”纯属自欺欺人。那些说“引进台积电能完善供应链”的,根本没看清本质——大陆半导体供应链的短板在高端设备和材料,台积电用的光刻机、特种气体照样靠进口,不仅帮不上忙,还会让大陆企业放松对核心技术的攻关,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危害,比直接竞争更可怕! 这里必须扒三个硬核知识点,别被表面现象迷惑!第一,成熟制程的战略价值:全球60%以上的芯片需求都是成熟制程,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这些“卡脖子”领域全靠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低端市场”;第二,晶圆代工的产能竞争逻辑:台积电南京厂扩产后,28nm月产能突破10万片,靠规模效应拉低单价,大陆企业刚起步就面临价格战,研发投入都难回收;第三,技术溢出效应的局限性:半导体是“重资产+高壁垒”行业,核心技术藏在工艺细节里,光看生产线根本学不会,台积电在美国工厂都留着核心团队,对大陆更不可能敞开心扉。 你身边有没有做电子产业的朋友?我认识一个开智能穿戴工厂的老板,他吐槽说:“以前给中芯国际下单,虽然贵点但放心,现在台积电报价低20%,客户又催着压成本,只能忍痛换单,可心里总怕哪天被卡脖子。” 这就是现实!大陆企业不是不想支持本土芯片,而是在价格战面前没太多选择,台积电就是抓住了这点,一步步抢占市场份额。 还有人说“成熟制程不赚钱,让给台积电也无妨”,这纯属外行话!成熟制程是芯片企业的“现金流奶牛”,中芯国际靠28nm制程赚的钱,才能投入7nm、5nm等先进制程的研发。现在现金流被挤压,研发投入跟不上,先进制程的突破就会变慢,这不就是连锁反应吗?台积电一边靠南京厂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把先进制程的产能留给苹果、英伟达,转头还限制对大陆的技术输出,这种“只赚不教”的合作,谁能接受? 大陆芯片产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让”出来的,是中芯国际、华虹这些企业顶着制裁,一步步突破光刻机、蚀刻机的封锁换来的。台积电南京厂的存在,本质是用成熟制程的“蝇头小利”,阻碍大陆芯片产业的整体升级。我们欢迎真正的合作共赢,但绝不接受这种“吸血式投资”,更不能让本土企业的努力,被外来资本的优势挤压得无立足之地。 民族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支持,更需要清醒的认知。台积电的盈利数据越亮眼,越提醒我们: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有守住本土市场,让本土企业有足够的利润和空间去研发、去突破,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任何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的做法,最终都会付出沉重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