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些官员在稀土问题上与中国硬刚,放话说德国稀土用在什么地方不关中国事!这话听着挺硬气,但说白了就是没搞懂逻辑——那确实不关我们的事儿,可要不要卖给你,那也轮不到德国指手画脚,我们想卖谁就卖给谁,这是实打实的主动权。 要知道德国压根没硬刚的底气,2025年的数据摆得明明白白,德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71%,像钪、锑这些关键原料,85%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 而中国2025年前三季度氧化镨钕出口量同比减少12%,出口配额持续收紧,这直接让德国企业慌了神,不少汽车工厂因为稀土磁体短缺被迫减产,进口商库存已经降到仅能维持3-4个月的警戒线。 德国工业联合会都警告了,这种政治操弄让稀土采购成本涨了30%,好些新能源汽车项目都得延期。 欧盟搞了个《关键原材料法案》,想在2030年实现10%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的目标,还联合非洲建所谓“原材料伙伴关系”,但这纯属远水救不了近火。 全球90%的稀土分离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德国虽然能生产稀土永磁体,却没采矿的基础设施和统一标准,短期内根本建不起完备供应链。 2025年10月中国又扩展了稀土技术出口管制,就算德国从澳大利亚弄到矿,加工环节还得依赖中国技术。 其实这事儿的本质很简单,稀土不是普通商品,是战略资源,中国的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既为了保护资源,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德国一边享受着中国稀土支撑的产业红利,一边还想摆“教师爷”姿态,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贸易讲究的是平等互利,你不尊重别人的主权和规则,凭啥指望别人一直给你提供便利?真要闹到供应链断裂,最后吃亏的还是德国自己的经济和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