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年来,国际奥委会特别郁闷,基本上处于憋屈沉默的状态。由于法国,美国连续举办,他们不敢指导个干涉参与,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而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他们也不敢放给他们承办。 这种憋屈劲儿,巴赫估计晚上睡觉都得翻好几个身。本来以为2030年冬奥会能有点转机,结果申办的城市还是没几个,最后只能给了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又是欧洲老牌国家。奥委会心里那叫一个急,可急也没用啊——你总不能拿绳子绑着城市来申办吧? 不过最近有个事儿,可能要变天。沙特那边最近动作不断,先是办了世界杯,虽然争议不少,但好歹顺顺当当办完了,没出大篓子。然后他们就放风说,想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这消息一出,奥委会内部炸开锅了:沙特有钱,肯定不会像里约那样超支,场馆建设也能砸钱搞定;可问题是,沙特的人权问题一直被西方盯着,要是给了他们,西方媒体不得把奥委会骂得狗血淋头?不给吧,又怕错过唯一一个有实力又愿意办的新选手。 其实这事儿挺讽刺的。巴赫当初搞2020议程,降低办赛门槛,本意是让更多国家玩得起,结果现实是,玩得起的(比如沙特)有争议,没争议的(比如欧洲小国)玩不起,玩得起又没争议的(法美)还不听话。这局面巴赫绝对没想到——他以为只要把规则放宽,城市就会来,可城市担心的根本不是规则,是办了之后能不能回本,会不会留一堆烂摊子。比如里约,办完奥运后那些场馆荒着长草,纳税人骂娘,谁还敢轻易尝试? 沙特现在也聪明,知道奥委会的顾虑,最近开始主动公关:说要建可持续场馆,赛后全改成民生设施,不会浪费;还承诺请国际专家监督,保证符合奥运的各种标准。可西方人权组织已经开始跳出来抗议,说沙特不该得到这个机会。奥委会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答应沙特,得罪西方;不答应,就得继续求着法美这种主儿,存在感低到连个建议都没人听。 现在奥委会正在秘密开会讨论沙特的申请,据说分歧特别大。有人说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机会,再这样下去奥运真要成了发达国家的专属游戏;有人说这会毁了奥运的名声,让奥运变成政治工具。接下来几个月,这事儿肯定会有结果。要是沙特真拿到了主办权,那国际奥委会的憋屈日子,是不是就能结束了?还是会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谁也说不准。 说到底,奥委会的困境其实是自己造成的。他们太在乎西方的眼光,又不敢承担风险,结果把自己逼到了墙角。要是真能放下偏见,给沙特一个机会,说不定能打开新的局面;可要是继续抱着老观念不放,那憋屈的日子,估计还得再熬个八年。 (字数:约8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