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外差通信的基础是生成的基带或中频(IF)信号,并使用上变频来传输射频频率和接收下变频的反向频率。给定输入信号实现更高和更低频率的方法,除了使用传统的3个输入端口的混频器进行上变频/下变频,还可以使用射频倍频器和分频器。今天我们来说说射频倍频器或分频器选型的考量因素。
一、基础知识
1)倍频器
倍频器为一种根据输入信号的表现生成更高频率的谐波的非线性器件。例如,双倍频器为一种产生强的二阶谐波的倍频器。不可避免地,输入信号,高阶谐波以及噪声/干扰也将发生泄露并混入输出信号之内。倍频器通常用于解调电路中,以提高振荡器或信号发生源的频率。
双倍频器,输出频率 32 GHz ~46 GHz ,输出功率 +8 dBm ,现场可更换式,2.92mm

2)分频器
分频器与倍频器类似,其不同点在于,输入信号频率为输出频率的整数倍。分频器与倍频器的考虑因素相同。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乘法和除法乘积的功率越低,原始频率的倍数越高。因此,通常需要滤波器和放大器来产生期望的信号强度并消除谐波转换产生的不期望的频率内容。
分频器,8 分频预分频模块,100 MHz ~ 20 GHz,SMA

二、选型考虑因素
倍频器和分频器应用广泛,选型时的考量因素主要有:
隔离度/谐波抑制:表示倍频器或分频器防止输入信号泄露至输出端的能力和防止输入信号的谐波出现于输出端的能力。这两者对对倍频器或分频器的可用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十分重要。
相位噪声:对于对噪声、相位噪声或干扰具有限制的信号生成及调制电路而言,倍频器或分频器的加性相位噪声与噪声性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这些参数可在生成输出信号时叠加至输入信号上。
输入功率:某些倍频器和分频器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因此驱动倍频器或分频器所需的信号功率量或正常运行所需的信号输入功率也成为一项需要考虑的因素。许多测试和测量级精密信号发生器和任意波形发生器无法产生驱动倍频器或分频器所需的信号强度。这种情况下,还可能需要使用具有自身失真、噪声和相位噪声特性的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