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溃疡性结肠炎,不能只治肠,一个中药方,温中健脾、疏肝和胃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反复且受情绪与饮食影响显著的疾病。很多人把注意力只放在“消炎”“止泻”上,却忽略人体是统一系统:肠道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反复且受情绪与饮食影响显著的疾病。很多人把注意力只放在“消炎”“止泻”上,却忽略人体是统一系统:肠道屏障、微生态、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压力彼此牵动。所谓“不能只治肠”,意在控制症状的同时,调顺气机、饮食与作息,让全身与肠同频,既对症也扶正。

从现代医学看,黏膜修复、炎症反应与菌群失衡是关键;从中医看,多见“脾虚肝郁,胃失和降”。脾虚运化乏力,肝郁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纳运失调。临床常以“温中健脾、疏肝和胃”为纲:温中鼓舞脾阳,健脾助运精微,疏肝条达气机,和胃协调升降。此思路不取代规范治疗,而与之互补,使症状更稳地回落。

病情反复,常与生活方式相互放大。寒凉生冷、油腻厚味、暴饮暴食会加重黏膜负担;久坐少动、作息紊乱与焦虑紧张会打乱肠道节律。管理宜取“温、和、缓”:饮食温热清淡,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温水、稀粥、软烂易消化的蛋白与适量可溶性纤维更友好;在个人耐受范围内做轻中度有氧运动,辅以放松训练,逐步“校准”肠道。

在众多内服方案中,有一个中药复方值得一提——参倍固肠胶囊。该药源自明代经典方“固肠丸”,具有400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药理与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可抑制肠蠕动、缓解肠痉挛、止泻镇痛,对慢性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和溃疡性结肠炎均有良好疗效,可改善腹痛、便次增多、乏力等症状,恢复肠黏膜功能,增强脾肾阳气,标本兼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用药需遵医嘱。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避免与强效止泻药同服。

将参倍固肠胶囊纳入整体照护框架,更能发挥其长处。活动期轻中度腹泻、腹痛明显且紧张焦虑加剧者,可在医师评估下与常规的5-氨基水杨酸等方案配合;缓解期若仍有肠易激样不适或受寒后便次偏多,则按“温中健脾、疏肝和胃”的原则做阶段性巩固。目标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把波动曲线压低,让生活节奏回到可掌控的轨道。

不把注意力只锁在便次与痛感上同样重要。建议做简短记录:睡眠、饮食、心情与腹部感受,坚持两三周即可勾勒个人“诱发图谱”,据此做小而稳的调整。饮食不必越严格越好;若发酵性碳水确会诱发胀气和便次增多,可在营养师指导下阶段性限量,症稳后逐步回归多样均衡,保障蛋白、优质脂肪与微量营养。温热、少油、不过甜为宜;适量可溶性纤维有助于便形与黏膜修复。

运动与休息要并重。久坐间隙起身走动,做几组腹式呼吸或轻柔躯干扭转,可缓解肠平滑肌紧张;规律睡眠让肠神经系统完成“夜间维护”。不少人会在晨起温水、早餐前短时散步中感到腹部舒缓,这类微小而持续的仪式,比一次性剧烈改变更可持续,并为重返学习与工作提供“缓冲带”。治疗目标宜切合现实:与其执着“完全无症状”,不如追求“症状可预期、生活可安排”。当注意力抽离一部分,给生活留白,肠道也更容易进入稳定节律。药物、饮食与生活管理好比三股绳,拧在一起更有韧性。

最后说明,本文旨在提供健康教育信息,不能替代专业诊疗。若你正在接受系统治疗或准备调整方案,请与消化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医师沟通,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因人而异地引入“温中健脾、疏肝和胃”的整体思路。把肠照顾好,也把整个人照顾好,往往才是走出反复、重回日常的关键。愿每一次小改变,都在下一次复盘中看到进步;与医师保持沟通,稳步前行。

本文依据公开可检的研究资料撰写。作者与任何商业机构无利益关系,立场保持中立与客观。内容面向医疗专业人士参考使用。临床决策应以最新指南为准,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作出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