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张捷财经观察 | 哈佛大规模减招博士生与中国留学转向

近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公布的博士生招生调整计划引发全球留学圈震动。根据《哈佛深红》及科研圈日报披露的信息,该校计划在两年

近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公布的博士生招生调整计划引发全球留学圈震动。根据《哈佛深红》及科研圈日报披露的信息,该校计划在两年内大幅削减博士生招生规模,其中理学部减招比例逾 75%,人文与艺术学部削减约 60%,社会科学部多个院系名额减少 50% 至 70%,德语系等部分专业甚至将暂停全部博士生招生,历史系年度录取人数也将从 13 人骤降至 5 人。

此次减招被业内称为 “哈佛建校以来最严厉的招生收缩”,其直接导火索是该校持续加剧的财政压力。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在声明中表示,联邦科研资金冻结、捐赠基金税上调等因素导致学校财务状况恶化,尽管 9 月初联邦法官已下令恢复该校数十亿美元联邦资金,但 2025 财年仍将面临 1.13 亿美元赤字。为应对危机,文理学院已全面冻结教职招聘,暂停所有非必要支出,并维持下一财年预算不变。​

作为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拥有深厚影响力,众多中国留学生以进入哈佛深造为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招仅针对博士生群体 —— 这与欧美顶级高校的办学特点密切相关:这些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小、选拔严苛,而博士生不仅数量众多,更承担着大量科研辅助工作,与前沿科技研究紧密绑定。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哈佛高昂的学费早已是公开秘密,即便部分人文社科专业科研经费需求较低,但留学生仍需承担巨额学费支出。​

然而,这场招生变局背后,除了校方披露的财政因素,还暗藏多重深层逻辑。数据显示,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捐赠基金占比显著,哈佛大学 2024 财年捐赠基金规模达 532 亿美元,其收益占学校年度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哈佛长期存在 “捐助与招生挂钩” 的潜规则,包括部分中国富豪在内的捐赠者通过巨额捐助获得校董等身份后,可推荐学生入学,这类 “捐助生” 是该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但近年来这一模式正遭遇冲击。随着中美博弈加剧,中国富豪群体的留学选择出现明显转向,不少富豪子弟从美国转向英国等国家求学,导致哈佛等依赖捐助生的美国高校资金流入锐减。同时,特朗普政府此前冻结联邦基金的政策,被解读为对民主党支持者的针对性举措 —— 包括部分华人富豪在内的海外移民捐赠者多倾向支持民主党,而关税战等政策让这类 “跨洋获利” 的群体收入缩水,进一步影响了对哈佛的捐助力度。​

留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加剧了这一趋势。据留学机构反馈,2025 年美国大学国际学生入学人数预计下降 40%,而英国顶级高校的中国学生数量则大幅增加。这种转向不仅与地缘政治因素相关,也反映出富豪群体对留学风险的重新评估,相比美国严苛的签证政策和潜在的回国发展限制,英国成为更稳妥的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哈佛的减招并非美国高校的普遍现象。与麻省理工等侧重理工科硬核科研、依赖企业联合项目及多元经费的院校不同,哈佛的学科优势集中在法律、金融、医学等领域,其理工科对政府经费的依赖度相对较高,且在敏感科技领域的布局有限,这也使其在政策变动和资金波动中更易受冲击。对于普通留学生而言,哈佛的招生收缩意味着申请难度进一步提升,而对于依赖捐助通道的特殊群体,留学路径的调整或将更为显著。​

目前,哈佛尚未就捐助资金锐减及招生政策调整的长期影响作出进一步说明,但这场涉及顶尖高校的招生变局,已折射出全球留学市场、地缘政治博弈与高校资金链之间的复杂关联,其后续影响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