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如厕之际,若觉身体稍有不适,不少人总会心存侥幸,宽慰自己“忍一忍便罢,想来并非严重之事”,轻易将潜在隐患抛诸脑后。可你知道吗?像肛裂这种常见的肛门问题,早期信号其实很明显,要是忽略了,小裂口可能会变成老毛病,不仅疼得更厉害,治疗起来也麻烦。
咱们普通人虽然不是医生,但多留意身体的小变化,就能在问题刚出现时及时应对。毕竟肛裂不像感冒,拖得越久,每次排便都可能变成 “煎熬”,还可能引发其他麻烦。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肛裂早期会有哪些异常信号,发现了可别大意。
排便时突然的 “撕裂痛”,像被纸划到一样很多人第一次察觉不对,都是在上厕所时突然感到肛门处一阵刺痛,就像不小心被硬纸边划到皮肤似的,疼得瞬间想停下排便。这种痛不是持续的胀痛,而是 “一下一下” 的,尤其在大便刚通过肛门时最明显,排完后可能会缓解一会儿,但过阵子又会隐隐作痛。
别以为这是 “大便太干磨的” 就不当回事。早期肛裂就是肛门里面的皮肤裂了个小口子,排便时大便撑开裂口,就会产生这种撕裂痛。很多人会把它和痔疮痛弄混,其实痔疮痛多是胀痛或坠痛,而肛裂的痛更偏向 “锐痛、撕裂感”,这一点要分清。要是连续 2-3 天排便都有这种痛,就得留意了。
便后擦纸见滴血,颜色鲜红不混便上完厕所擦纸时,要是发现纸上有鲜红色的血,量不多,要么是点状,要么是细细的血丝,而且血和大便没混在一起,只是在纸上来回擦时能看到,这也可能是肛裂的早期信号。
这种滴血和其他问题的便血不一样。比如有的肠道问题便血是暗红色,还可能混着粘液;而肛裂的血是鲜红的,因为裂口就在肛门附近,排便时擦纸碰到裂口就会带出血。很多人看到血会慌,以为是严重的病,但早期肛裂的出血一般量少,只要及时处理,裂口长好后就不会再出血。但要是不管它,裂口变大,出血可能会变多,甚至滴到便池里。
肛门周围总发痒,忍不住想抓要是最近总觉得肛门周围痒痒的,尤其是上完厕所后,痒得更明显,忍不住想用手抓,可越抓越不舒服,甚至抓完后有点疼,这也可能和早期肛裂有关。

这是因为肛裂的小裂口会渗出一点点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刺激到肛门周围的皮肤,就会让人觉得痒。很多人会误以为是 “湿疹” 或者 “没擦干净”,要么随便涂止痒药膏,要么用力擦,结果反而把肛门周围的皮肤弄伤,加重裂口的问题。要是痒的同时,之前还出现过排便痛或滴血,可别只想着止痒,得看看是不是肛裂在 “搞鬼”。
排便变得越来越费力,总怕疼不敢排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就是排便时变得越来越犹豫,总觉得 “不敢用力”,怕一使劲肛门就疼,结果越憋大便越干,下次排便更费力,形成恶性循环。
这其实是身体的 “自我保护” 反应 —— 因为之前排便时疼过,大脑就会不自觉地害怕排便,导致肌肉紧张,大便排不顺畅。很多人会觉得 “是自己便秘了,多吃点通便的就行”,可要是不解决肛裂的问题,就算大便变软,排便时还是会疼,还是会不敢排。时间久了,不仅肛裂好不了,还可能养成 “习惯性憋便” 的毛病。

其实早期肛裂并不可怕,只要发现这些信号后及时调整,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让大便变软,上厕所时别久蹲,用温水洗一洗肛门,很多小裂口都能自己长好。但要是这些信号持续超过一周,或者疼得越来越厉害,别硬扛,赶紧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简单的处理方法,避免变成反复不好的慢性肛裂。
身体的小异常从来都不是 “小事”,尤其是和排便相关的信号,早发现早处理,才能少遭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