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1佐”到“大佐”:高市早苗与维新会如何重塑日本军事符号 | 京酿馆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2025年6月8日,静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6月8日,静冈县富士山下,日本自卫队年度军演的硝烟尚未散尽。这场看似常规的军事演练背后,暗藏着一场震动东亚的历史倒退——自民党-维新会联盟正推动恢复“大佐”等二战日军军衔的争议改革。

自卫队创立之初便刻意淡化军事色彩,将军衔从“大佐”“中佐”改为“1佐”“2佐”,职种名称也采用“普通科”“高射特科”等非军事化称谓。这套运行70余年的体系,如今却面临被颠覆的危机。高市早苗内阁以“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名,实则试图通过修改《自卫队法》将自卫队彻底转型为“国防军”。联盟协议更明确要求2026年前完成军衔与职种名称的全面复辟,包括将“卫生科”改回“陆军军医部”等。

这场改革绝非简单的术语调整。自民党内部人士直言不讳:改革旨在强化自卫队的“国防组织”定位,提升公众认同感。但防卫省内部数据显示,2023年自卫队招募率仅达计划的51%。历史证明,从篡改教科书将“侵略”美化为“进出”,到为神风特攻队申遗,右翼势力这些“正名”举动从未真正改善自卫队招兵困境,反而屡屡引发周边国家警惕。

更令人忧虑的是改革背后的军事化动向。近年来日本军费持续飙升,2025年防卫预算达8.7万亿日元,创二战后新高。高市早苗甚至向特朗普炫耀日本已提前两年实现军费占GDP2%的目标。从放宽海外救援限制到允许陆自投入行动,从自由击落无人机到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日本军事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歇。此次军衔改革,正是这一系列军事化动作的最新注脚。

当右翼势力欢呼“大佐归来”时,他们或许忘记了:二战期间被击毙的日军“大佐”名单上,1945年尤为惨烈。这些血与火的历史记忆,不会因几个称谓的改变而消失。正如东亚各国不会忘记,日本右翼所谓“自虐史观”的抱怨,恰恰暴露了他们缺乏历史格局的狭隘政治品味——恢复旧称不是“正名”,而是自掘坟墓的“自虐”。

站在富士山巅远眺,这场军衔改革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认知与现实政治间的扭曲挣扎。当“大佐”的阴影重新笼罩东亚,国际社会更需警惕:任何试图模糊历史罪责、突破战后秩序的举动,终将反噬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