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26日,南海海域接连传来两起军机坠毁的消息,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一架MH-60R"海鹰"舰载直升机与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不到一小时内先后坠入海中。有网友评价:这一定是得罪了妈祖!不过,妈祖通常是管东海的,如果按照地域管辖,这一定是惹怒了南海观音。

尽管5名机组人员均被成功营救(很遗憾),但一天之内两架舰载机相继失事,仍让外界对美军的航空安全状况产生强烈质疑。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海外部署巡航本是50岁的"尼米兹"号航母的最后一次任务,这场意外为其半个世纪的服役生涯蒙上了尴尬的阴影。
作为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尼米兹"号自1975年正式服役至今已整整50年,远超核动力航母40年的常规服役年限,属于典型的"超期服役"。从伊朗人质营救行动到地中海军事对峙,这艘满载排水量超9万吨的巨舰曾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象征,如今却在退役前的最后巡航中出现如此纰漏。据美国海军通报,MH-60R"海鹰"舰载直升机于10月26日下午2时45分从甲板起飞后不久坠海,救援力量刚完成搜救,随后在下午3时15分,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同样的起飞过程中重蹈覆辙,两起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这样的密集事故并非孤例,而是美军近年航空安全隐患的集中爆发。在今年2 月,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在加州圣迭戈港坠毁;在7月30日,一架F-35隐身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失事;8月15日,另一架"超级大黄蜂"在佛罗里达海岸沉入海底。
据统计,2024年美军坠毁军机数量已达到41架,是2023年的两倍。而去年以来美国海军仅F/A-18E/F系列战斗机就已损失4架,A级航空事故高达15起,相当于每月都有严重事故发生。相比之下,以坠机频发著称的印度空军2024年仅有8起坠机记录,美军早已取代印度成为真正的"坠机大国"。
事故背后是美军装备体系与全球战略之间的深层矛盾。作为军事存在最广泛的国家,美军战机常年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多地执行高强度任务,机身损耗远超设计预期。更严重的是,新战机项目的延误与成本飙升,迫使大量老旧装备超期服役。F/A-18系列战斗机平均机龄已接近20年,而"尼米兹"号的舰载机弹射系统与拦阻装置也已运行半个世纪,设备老化问题难以回避。

装备维护的疏漏与训练体系的缺陷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在去年5月,一架F-22隐身战斗机因冲洗维护时用水管直接喷射起落架舱室,导致飞控系统失灵坠毁,价值2.01亿美元的装备化为残骸。在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的坠毁调查中,更暴露了美军过度依赖模拟训练、忽视安全基础教学的问题,机组人员对连续6次警报视而不见,最终错失逃生机会。这种"重任务、轻安全"的倾向,使得原本可避免的故障演变为致命事故。
单架"超级大黄蜂"价值超过6000万美元,两架失事即造成1.2亿美元损失。频繁坠机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损失,更动摇了外界对美军装备可靠性的信任。从B-1B战略轰炸机到F-35隐身战机,美军各型主力装备近年均发生过坠毁事故,涵盖空战、轰炸、运输等全任务领域。当被视为技术标杆的装备接连出现安全漏洞,其全球军事部署的可信度难免打折扣。

50岁的"尼米兹"号即将在巡航结束后退役拆解,而南海的两架战机残骸或许正是这艘老舰与美国霸权的共同隐喻。半个世纪来,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维系全球霸权,却在无休止的扩张中耗尽了装备与体系的元气。当霸权扩张的脚步赶不上装备老化的速度,频繁坠落的战机或许正是最直接的警示:任何依靠武力维系的霸权,终究会被自身的透支所反噬。这场发生在南海的双坠机事件,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美军战略失衡下的必然结果。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南海观音发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