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害怕的,可能不是华为的芯片,而是中国可再生的、低价的电力

这两年大家聊起人工智能,总在说芯片有多强、模型有多聪明,但实际用起来才发现,最让人发愁的不是计算能力不够,而是电力供应跟

这两年大家聊起人工智能,总在说芯片有多强、模型有多聪明,但实际用起来才发现,最让人发愁的不是计算能力不够,而是电力供应跟不上,你可能没注意到,2021年国家推出“东数西算”计划,其实就是把数据中心往西部迁移,因为那边风力大、阳光充足,电费便宜还环保,东部企业需要算力支持,西部提供电力和机房资源,两边都能省心省事。

到2023年,一些地方开始给用国产芯片的数据中心提供电费补贴,最高能补贴一半电费,这个做法很聪明,虽然国产芯片耗电量稍微大一点,但配上便宜的电价和补贴,企业算下来反而更省钱,比如一家做自动驾驶的公司,训练一个模型原本要花80万,现在只要55万,成本降下来之后,他们就敢多跑几轮训练,这样模型自然就变得更好了。

美国电网的情况让人头疼,大部分设备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来的,现在经常出问题,人工智能发展得越快,用电需求就越大,但电网升级的速度跟不上节奏,亚利桑那州干脆不批准亚马逊新建数据中心,微软只好接手一个废弃核电站,包下它未来二十年的电力供应,得克萨斯州更麻烦,因为电力限制,OpenAI的训练项目被推迟了十七天,现在电费开销已经超过购买芯片的成本,电力成了真正的瓶颈。

中国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很实际,西部有很多风电和光电资源,但之前发的电用不完,白白浪费掉,东部地区聚集着很多AI公司,电费特别贵,东数西算就是把数据从东部传到西部,让西边的机器来运算,算完再把结果传回东部,腾讯在贵州的数据中心,一年就能省下四亿五千万的电费,这算不上技术突破,更像是一种调配资源的巧妙办法。

很多人没留意到,关键点在于NVIDIA的CUDA生态已经很强大了,全球开发者都在用这套工具链,换成国产芯片就得重新编写所有代码,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件事,中国选择用便宜的电费和补贴政策吸引企业先试用国产芯片,企业尝试后发现成本确实降低了,就开始配合调整代码和优化框架,这样一来产业生态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华为昇腾的开发者数量在三年内增加了一倍,达到三百万人,背后就是这个逻辑在推动。

特高压输电一直是个隐藏的功臣,2023年全国靠它输送了上万亿度电,电力供应从没中断过,算力运行一直稳定,这件事其实很重要,美国那边想建新电网,预算有两千亿美元,但两党争论不休,拖了好几年也没进展,中国这边不一样,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东数西算,国家层面一直能组织这种跨地区、长时间的大工程,这不是哪边人更聪明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运作方式不同。

有人觉得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在于算法和芯片,实际上最终比拼的是谁能稳定又便宜地供电给服务器,中国没有在单个领域与美国硬拼,而是同时从能源供应、政策支持和基础建设三方面推进,这样一来成本得到降低,训练次数得以增加,产业生态活跃起来,开发者也纷纷加入,这种做法并不张扬,却扎实有效。

说到未来AI领域的竞争,不能只关注大模型和显卡这些方面,哪个国家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稳定、把成本控制下来、并且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这其实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而是整个体系的比拼,而中国在这方面,其实早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35
用户15xxx35 1
2025-11-20 20:13
胡说八道,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