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油车换电车3年后,才知道的3个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家好,我是小李。现在很多“归巢族”(每天跨省上下班的人)每天的出行距离都不短。油车加油的压力确实比较大。所以很多人都被

大家好,我是小李。

现在很多“归巢族”(每天跨省上下班的人)每天的出行距离都不短。

油车加油的压力确实比较大。

所以很多人都被电车每公里几分钱的出行成本所吸引。

出现了纷纷“油转电”的场景。

电车

根据北京商报深蓝智库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观察报告》显示:

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占比达到51.26%,占比超过一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潜在车主们的主流选择。

我和家人也都是“归巢族”,之前家人老是说,每个月要一千多的油费确实压力大。

慢慢的我们也被电车超低的油耗所吸引,最终今年也给她换成了电车了。

换了电车才知道,电车有很多缺点。

但能降低出行成本,还能改善生活质量。

可是也不得不承认,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确实有不少人接受不了这些缺点感到后悔。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年调研显示。

早期购买新能源车的车主中,有很大一部分车主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会更加谨慎。

我有个朋友3年前就把油车换成了电车,也算是电车的早期使用者了。

他说:油车换电车3年后,才知道新能源车的3个坑,普通人真的不建议买电车

今天小李就来结合我自己的用电车经验,跟大家讲一下到底是哪些坑。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没有家用充电桩,选择买插混,看似“全能”实际是“全都不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就流行这样一个说法。

就是说,家里如果没有家用充电桩的话。

一定要买插混的车,这样才能告别续航焦虑。

家用充电桩

但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

买了插混后才发现:大部分插混车50到70公里的纯电续航太短了。

这种车基本上只能当油车开。

因为一旦用完电,整车的油耗就会比较高。

甚至会比传统油车还要高。

而且用完了插混的电以后,你去商用充电桩充电的速度非常慢。

买车前想着,在市区用电,长途用油。

结果却被狠狠的打脸。

其实作为一个新能源车主,我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我也有过一个很“可怕”的想法。

我觉得“可油可电”才是新能源车未来的状态。

只有这种动力模式的车,才能既解决续航焦虑,又不用花太多出行成本。

这种动力类型是一种双重的保险,互相弥补对方的短板。

但我真的想错了。

你一旦体验过电车的行驶质感和超低的出行成本,你就再也开不惯油车了。

可是现在的插混车都大多都是50到70公里纯电续航的。

新能源车

这个续航不能百分百用得完,而且插混的充电速度又慢。

这就让很多车主陷入了“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去充电的路上”境地。

我查看了2025年9月份插混车销量排行榜发现:

卖得好的插混车,像比亚迪秦PLUS啊、秦L啊、海豹06新能源啊等等。

这些车的纯电续航普遍在50-120公里之间。

这个续航在冬季打折后可能仅剩30-80公里,甚至还不足以覆盖一线城市通勤者一天的里程。

而且插混车在中低配车型中,基本上就没有快充功能。

大家请看下图。

这是某插混车的配置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WLTC纯电续航只有60公里。

但从15%充到100%却需要3.42个小时。

等于是说3个多小时只充进去了51公里的续航。

而纯电车型就完全不一样。

即便是低配的、短续航的(200公里续航)纯电车型。

也都能做到0.58小时就能从30%充到80%。

主流纯电车(比如特斯拉、极氪),在超充桩上甚至只需15-20分钟。

可见插混车和纯电车充电的时间成本差异巨大!

某汽车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没有家充桩的插混车主中,超过60%的车主最终将车主要当作燃油车使用,背离了购买初衷。

我们这边很多小区里是有慢充桩供充电的。

但就拿我隔壁那个碧桂园的小区来说,小区本身不小。

基础设施也是我们这边比较完善的一个小区,可是小区内的充电桩数量真的太少了。

汽车充电

“一桩难求”的现象很常见,这也是大部分插混车主当燃油车使用的原因之一。

对于没有固定家充桩的人来说,买纯电车(配合外面快充)或纯油车/增程式混动(加油为主,电为辅助)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新能源车的安全性确实不及传统燃油车

我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曾经跟大家说过。

现在的汽车发展轨迹就跟以前的手机发展轨迹很像。

以前的功能机耐不耐用,就看“壳子”够不够硬。

但后来的智能机耐不耐用,全看系统卡不卡。

传统燃油车就好比是以前的功能机,而现在的新能源车就好比是现在的智能机。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三大件很重要。

一辆车的寿命有多久,全看这三大件好不好。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像车机屏幕卡死了这种问题,最大的影响就是听不了歌,车辆能正常行驶。

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完全不一样了。

汽车更智能化,车内一块大屏幕就代替了传统燃油车的各种按键。

新能源车内饰

某些车型一旦屏幕卡死,甚至连挂挡都成问题。

这要是在高速上,是非常危险的。

甚至有些新能源车在发生事故断电以后,车门直接锁死。

留给车内人员逃生的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分钟。

这个安全性跟传统的燃油车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能源车的车辆比燃油车更容易自燃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燃油车一般情况下不会自燃,除非你改装了大功率电器。

或者是你确实倒霉。

但新能源车的电池一旦热失控就会自燃。

充电过程中可能会热失控。

行驶过程中也可能会热失控。

高温下暴晒也都可能会热失控。

这种自燃的风险比燃油车大太多了。

电车真的会有续航焦虑,续航打折挺严重

广东省中山消委会发布新能源汽车体验报告中就提到:

26%的用户反馈,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问题较多。

作为一个新能源车的车主,续航焦虑的问题我是深有体会的。

最近我一直想入手一个二手的户外电源。

但我们本地没有人转让,在距离我这边200公里的城市里有人要转让。

但二手电源这个东西现在很难寄快递,本想开电车去面对面拿。

但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不敢开电车去,无奈放弃。

我的车是520公里续航的,理论上200公里的地方来回都不成问题。

但我为什么不敢去?

因为有续航焦虑!

我怕跑高速续航不够用,也怕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难充电。

新能源车充电中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前往不要以为你不出远门就没有续航焦虑了。

作为车主,我必须跟大家强调一下。

只要你不是两点一线固定路程用车,那你开电车就会有焦虑。

我家人早上上班,晚上回去就可以在家充电。

偶尔去一趟市里,也都是提前在家充满电狗来回,所以她没啥焦虑。

但我用车的时候,可把我搞“颠了”。

在车子还剩200多公里续航的时候,如果我要去办事,我就要去充电。

不然我就会很焦虑。

因为我不知道我这一趟办事要开多少公里。

可能我开50公里就回来了,也可能我要走200多公里才能回来。

充电

我真的很担心我办事过程中要找充电桩耽误事。

所以我在县城开电车的时候,续航焦虑都是很严重的。

这种感觉跟开油车完全不一样。

开油车时,我心理很清楚到哪都能百分百加到油。

但开电车时,我不确定我将要去的地方能不能正常充电......

尤其是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煎熬,油车的从容感是无可比拟的。

说白了,续航焦虑并不是单纯害怕没电,而是对充电便利性和时间成本的综合焦虑。

而且电车的续航打折真的比较严重。

还是中山消委会发布的这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体验的30款新能源汽车中,油83%的品牌销售商表示实际续航与公布的续航里程有差异。

实际续航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打折。

就拿我我自己正在用这辆电车来说。

CLTC标称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开启空调、高速行驶)普遍需要打7-8折。

现在慢慢进入冬季了,跑高速时的续航甚至能低至5-6折。

它标称520公里,实际按120KM/H的速度跑高速时就只能跑300-350公里左右。

所以要买新能源车的话。

不管你的预算够不够,都要尽可能的买长续航的。

像现在市面上那种300公里以内续航的车,我时真是不推荐大家买。

甚至普通人的话,一年就开那一万几千公里的。

真的不建议你买电车。

最后,想“油转电”我油两个忠告给到大家

第一个,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尽可能选长续航的车。

第二个,一定要家里能安装充电桩再去考虑电车。

电车

实在不行,老家离你生活的地方三五十公里的话,把充电桩安装回老家都好过没有。

其实,开得多的话,油车换电车确实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每天省下来的几十块钱油费拿去给家里加餐会很香。

但一定要记住这条公式:

理想的电车生活 = 固定充电桩 + 优秀的智能化体验 + 尽可能长的续航能力。

根据自己最真实、最高频的使用场景做选择。

如果条件不成熟,保留一辆可靠的油车,或许比仓促换上一辆“坑爹”的电车,更明智。

评论列表

延龄客
延龄客 1
2025-10-23 11:46
理想很丰满,蔚来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