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看到京东的数据对比,真是倒吸一口冷气!这压力简直大到离谱,市值464亿美元,员工

看到京东的数据对比,真是倒吸一口冷气!这压力简直大到离谱,市值464亿美元,员工却超过90万。而腾讯市值5800亿美元,员工才10万多。这意味着什么?京东用着腾讯九倍的员工数量,却只创造了对方不到十分之一的市值!这种反差实在太残酷了。     说到底,咱要比腾讯和京东,不能光看谁赚得多、谁人效高,得先明白这俩压根不是一个路数。     一个玩的是“科技脑力”,一个靠的是“实干劳力”。     腾讯是标准的“科技精英型”公司,十来万员工,清一色都是程序员、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这类高学历技术人才,腾讯的生意,说白了就是靠“脑子”赚钱。     微信、QQ、广告、游戏、金融科技、云计算,这些都是轻资产业务。     比如微信,全球十几亿用户,再多一个用户几乎不花成本,服务器一跑,广告算法一算,钱就哗哗进。     靠AI优化广告,2025年广告收入还连续11个季度两位数增长,这赚钱效率能不高吗?     再看看京东,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     它的90多万员工,光物流系统就占了66万多,还有十几万骑手,也就是说,京东的大部分人都是干一线活的,靠双手挣钱。     电商这事儿讲究“货得有人送”,得有仓库、得有车队、得有人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你上午下单、下午收货,全靠这帮快递小哥硬撑着。     这种模式人多、投入大、成本高,仓库得有人管,包裹得有人拣,车得有人开,每一步都离不开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这就是俩公司“人效”差距巨大的根源,腾讯的活是杠杆型的,一个程序员写个代码、一个产品上线,就能撬动上亿人消费,它的人均产值能轻轻松松上百万美元。     而京东干的是实体经济的苦活累活,快递员再拼,也一天就那几十单,不可能无限增长。     人再多、单再多,增长速度也追不上科技公司的杠杆效应。     腾讯靠技术、靠流量,毛利率高得吓人,2024年净利润接近2000亿,毛利率57%,历史新高,游戏、广告、支付这些都是高毛利业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而京东就不一样,它赚的是实打实的“辛苦钱”。仓库要租、快递车要养、工人要发工资,动不动还得承担社保、补贴、保险,哪能指望利润高?     就算现在搞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物流这行也没法像科技公司那样“人越少越挣钱”。     但话说回来,京东也不是白干的,它确实是个“社会责任型”企业,光京东物流就有35万名自有快递员,这些人很多原本来自农村或底层岗位,京东给了他们一份稳定工作、五险一金,这对社会来说是巨大的贡献。     腾讯解决的是数字生活的便利,京东解决的是就业和民生,两边的社会价值各有分量。     有人拿两家市值、人均效益来对比,其实挺没意义的,腾讯是轻资产、靠技术的“科技派”;京东是重资产、靠执行的“实干派”,一个“靠脑子转钱”,一个“靠腿脚挣钱”,谁也不比谁高贵。     不同赛道的生存逻辑完全不一样,科技公司靠创新,能“少人多赚”,实体经济靠辛苦,得“多人薄利”,社会既离不开腾讯这种让生活更高效的科技企业,也离不开京东这种让包裹准时送到家的实业公司。     与其比谁人效高,不如问问:谁真正创造了社会价值?能带来就业、能推动科技、能改善生活的企业,都值得尊重。     一个让你方便沟通,一个让你准时收货,哪一个不重要呢?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