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理想老车还能升级,新功能不靠发布会,用户反而更安心

理想老车还能升级,新功能不靠发布会,用户反而更安心在2025年的广州车展上,理想汽车没有举办大型发布会,也没有发布新车型

理想老车还能升级,新功能不靠发布会,用户反而更安心

在2025年的广州车展上,理想汽车没有举办大型发布会,也没有发布新车型,而是为AD Max系列悄悄上线了两个新功能:一个是VLA充电系统,另一个是防御性AES避险升级,这些功能不需要更换硬件,直接通过OTA推送给老车主使用,例如2023款理想L7 Max,即便已经使用了975天,也能顺利获得最新的智能功能升级,这件事很有意思,车辆开了两年多还能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VLA充电系统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做的事情非常实际,它不光能帮车主找到充电桩,还能在开车时自动选择空闲的充电桩、降下地锁、停好车、充完电之后自己开走,连付款步骤也不用车主费心,现在唯一需要车主动手的就是插拔充电枪,不过理想汽车已经在研发自动机器人来做这个,估计以后连这个动作也能省掉,这套系统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靠车上的AI模型、云端调度和充电站系统一起配合完成的,简单来说,它把找桩充电这种麻烦事变成了后台自动处理的小事情,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智能,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真的解决了车主的痛点。

AES避险功能现在升级了,之前只能防前车碰撞,如今后面有车追尾,或者突然冲来一辆“鱼雷车”,车子也能自己做出反应,它会判断是否需要加速、要不要变道,甚至主动避开危险,这个能力不是靠固定规则设定的,而是通过真实路况学习得到的,就像人开车时遇到突发情况会下意识躲避,车子现在也能学着这样做,我觉得这比单纯增加传感器更有意义,毕竟路上的状况变化多端,死板的规则根本应付不了。

有人觉得理想VLA的做法是在走捷径,郎咸朋直接回应说,别人提出反对,正好说明他们选的方向是正确的,这话听起来很直接,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VLA的核心思路不是去模仿人类开车的方式,而是让车辆自己去感知周围情况,做出判断,给出反馈,然后不断学习进步,它主要关注六个方面:路径选择是否合理,车速控制是否恰当,乘坐体验是否舒适,心理感受是否踏实,人车之间能否顺畅沟通,以及整体效率够不够高,这些标准不只适用于普通道路,就连充电站、复杂路口也能用得上,不像有些品牌一味增加算力和激光雷达,理想采用的是硬件做基础、软件持续升级的路线,三年之内,同一辆车可以不断变得更好用,这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买电动车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电池用久了会变差,技术也容易落后,理想现在做的,是让车的能力能够保值,VLA模型可以每周更新,超充站也能改造,传感器和芯片都提前留了升级空间,用户买的不是一辆简单的铁壳子,而是一个能跟着时代一起进步的智能终端,别的品牌还在比较谁的雷达装得多,理想已经让用户明白,车好不好,不看它是什么时候出厂的,要看它能不能一直保持升级,我有个朋友买了理想三年,现在的功能比刚提车时还要多,他笑着说,感觉就像换了台新车,但钱包却没动过。

这件事让我想到手机,以前人们买的手机用两年就变卡,现在旗舰机用了四年还是很流畅,汽车也应该这样,车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它应该像手机一样越用越聪明,理想的做法其实在重新定义什么叫新车,不是说刚出厂才算新,能持续更新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新,用户不需要每年换车,只要系统够强大,旧车也能变得好用,这个想法挺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