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苏伊士堵船24小时,全球缺纸背后到底藏了啥大秘密?

一个全球供应链专家说:苏伊士运河一堵,全球产业链分分钟就会崩溃。听起来很夸张吧?2021年三月,长赐号货船卡在苏伊士运河

一个全球供应链专家说:苏伊士运河一堵,全球产业链分分钟就会崩溃。

听起来很夸张吧?2021年三月,长赐号货船卡在苏伊士运河,船体长达400米,途径苏伊士运河,刚堵了24小时,全球就开始缺纸了,尤其是卫生纸。

苏伊士堵船24小时

纸张缺货初听似小事,然而当年巴西最大木浆生产商称,运输集装箱严重不足,运输若延误,纸浆出货将推迟一个多月,此背后实则是全球物流环节极依赖流通时间,一条价值5000亿美元的贸易生命线被一艘船卡住,连生活必需品也随之缺货。

苏伊士堵船24小时

硬数据更具说服力

苏伊士运河最初设计宽度为52米,深度约7.5米允许的吃水限制约为22.5英尺约7米),该标准于1869年确定,彼时对于蒸汽机帆船而言已属大船。

今天的商船吨位可以轻松突破15万吨,远超当初设计。

最新的那次扩建,虽说把深度到增加到了24米,可宽度压根儿就不是能没限制的扩展的,大多还是靠着分段去拓宽以及双向通航的区间来解决流量上的瓶颈问题。

实际上这条19世纪的水道决定了现代巨舰行进的物理限制,航母的大小并非随意确定,也受水道宽度和深度的限制,例如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宽约40米,深吃水可达11米,苏伊士运河经最新扩建后从物理层面而言还能容纳,不过“更关键”的是航行安全以及航道管控这类限制。

苏伊士堵船24小时

再瞅瞅别的重要战略水道:巴拿马运河老早就定好了尺寸,是长320米、宽33米,这对舰船的轮廓设计影响很大大,就连好些美军设计的舰船都特意控制在标准里头,就为能保证快速调动。

马六甲海峡和别的狭窄海峡一样,限制着军舰尺寸扩张的最高限度,换个说法,地理尺度就决定着国家海军力量往外投射的物理上限。

这便是海权背后那地理学的“铁律”——不管技术有多厉害,通道有多宽,它就是个定盘星。

我查阅数据后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早期苏伊士运河并未封锁,彼时地中海与红海水位相同,这使得扩宽深挖成为可能。

不过受地理环境限制,运河蜿蜒曲折,无法大规模拓宽直线宽度,航母与商船大小相近,是综合考量装载量、机动力以及通过瓶颈的适应性等因素,所以现代超级大航母虽然外观壮观,遇到通用物理通道也得“量体裁衣”。

苏伊士堵船24小时

更让人犯难的是,随着全球贸易不断增长,而且极端气候总是来捣乱,航道堵塞的情况很有可能经常出现。

长赐号事件之后,全球的航运费大幅上涨,好几个行业都随之受到牵连,除造纸业以外,油气、电子产品、家具等供货都受到影响,这便暴露出全球化依赖单个“瓶颈”节点存在的极大风险。

未来趋势怎么看

当下全球呈现出“两极”状况:一边还在靠着“工程尺度革命”,像北极航线、新兴大运河这类计划,试图去打破地理上的限制;另一边就是航运和军事装备设计朝着模块化、小型化方向发展,来避开行动上的约束。

数字化与远程控制的物流模式也有望降低对传统通道的依赖。

地缘政治和守护绿水青山带来的压力,说不定会限制人类继续去拓宽水道,非得让新技术、新战略快点加快变革才行。

一方是历史规律的执着,另一方是技术创新的冲击。那24小时堵船的事件,让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尺度就是命运,是人类文明运转不可忽视的基础,我们不只是被速度和技术所牵制,还被一个个通道的宽窄深浅暗暗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85%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内容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