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辆出租车跑了30万公里,估计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因为还有跑得更远的。但是一辆私家车别说30万公里了,就是跑10万公里大家都会感觉这车没少出力,车况应该打折扣了。

为什么人们对出租车那么宽容,但对私家车却那么苛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出租车是别人的,私家车是自己的对咱普通人来说,坐出租车就是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谁去管底盘生锈了没、开着顺不顺手,毕竟你就坐这一次,车况如何那是车主和司机操心的事。只要车里干净整洁,别四处漏风那都说得过去。

但是私家车是咱自己开的,那对车况肯定更加上心了。怠速稳不稳、橡胶件是否老化、底盘有没有生锈、车身有没有钣金修复,一大堆操不完的心。
2、时间也会加速车况的衰减时间也会加速车辆的老化,特别是车漆、轮胎、橡胶件、底盘,时间越长这些部位老化、生锈的概率就越大。

出租车8年就强制报废,所以在这有限的8年时间里车主肯定是尽可能不闲着。很多出租车一年就能跑10万公里,而1年的车你说能老化到哪里去呢?

但私家车一般很少有1年跑10万公里的,用车频率低的话甚至10年都不一定能跑够10万公里。这么长时间,总要留下点痕迹的。
3、老车普遍不受待见私家车跑够10万公里基本上都要10年了,同款车早就更新好几代,无论是技术、外观、配置,老款很难能比得过新款的。而且出于各种政策的影响,对于汽车这种大物件人们普遍是买新不买旧。你搞个10年车龄的旧车,哪怕再经典,人们顶多嘴上夸两句,真要掏钱的话估计都扭头走了。

其实汽车消费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对于有钱人来说更多是买的享受,永远要最新的技术、最好的动力、最舒适的配置,这是一种汽车消费模式。

但对于更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回归汽车最朴实的本质,那就是工具属性。汽车就是一个机械和电子复合的工具,能遮风挡雨、能稳定运行、有一些我们喜欢且能支付得起的配置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