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浏览器起家,37岁实现财富自由;他跨界造车,把“PPT概念”变成纽交所上市代码;如今,他又造出会走猫步的机器人,甚至被质疑“藏真人”。何小鹏的创业史,像一部现实版《疯狂的石头》,每一次转身都赌上全部身家,却总能在争议中杀出血路。

2014年,37岁的何小鹏站在人生巅峰。他创立的UC浏览器被阿里以43.5亿美元收购,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按常理,他该在杭州西湖边享受生活,但他却做了一个疯狂决定:联合李学凌、傅盛等互联网大佬,投资创立小鹏汽车。
“造车?你疯了吧!”身边人劝他。当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1%,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冷得像块冰。但何小鹏坚信:“未来汽车会像手机一样智能,不做就晚了!”他卖掉部分阿里股票,押上全部身家。
创业维艰:2017年,小鹏首款车下线前夜,肇庆工厂的地基下惊现溶洞,填平溶洞就花掉半年时间。何小鹏带着团队睡工地、啃泡面,硬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5年11月5日,小鹏发布人形机器人IRON。它踩着猫步登场,动作丝滑如太空漫步,却因“过于逼真”被网友质疑:“里面是不是藏了真人?”
争议升级:评论区炸锅,有人说“机器人耳朵像外星人”,有人调侃“建议查查何小鹏的PPT”。何小鹏没急着辩解,第二天一早,他发布一镜到底视频:机器人背后拉链一拉,露出内部晶格肌肉、谐波关节,通电后仍淡定走猫步。
硬核自证:发布会上,他甚至剪开机器人腿部“皮肤”,展示机械骨骼:“如果藏真人,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网友直呼:“这操作比直播带货还狠!”

何小鹏的创业史,本质是一场接一场的“归零游戏”。
第一次归零:2004年,他放弃亚信高薪,和梁捷挤在广州城中村写代码。UC浏览器一度濒临破产,雷军投了200万,俞永福空降救场。2014年阿里收购UC时,他已实现财务自由,却对俞永福说:“我想去造车,像教父那样改变世界。”
第二次归零:2019年小鹏汽车上市前夕,特斯拉起诉其抄袭,股价暴跌60%。何小鹏连夜写公开信:“我们不是小偷,是特斯拉的‘学徒’。”如今小鹏港股市值超1700亿港元,他成了“中国版马斯克”。

何小鹏的野心不止于车。2024年,他宣布“All in AI”,目标10年内让汽车、飞行器、机器人“三开花”。
飞行汽车:广州开发区,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正在组装。分体式飞行器计划2026年量产,何小鹏说:“未来堵车时,直接切飞行模式,10分钟穿越珠江。”
机器人量产倒计时:2026年,小鹏计划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价格压到170万以内。网友算账:“比北上广一套房便宜,但能帮我洗碗吗?”何小鹏笑答:“先解决拧螺丝,再谈浪漫。”

何小鹏的创业路上,质疑从未停歇。
“PPT造车”:2017年首款车发布时,媒体嘲讽:“互联网人懂车?”何小鹏带着工程师泡实验室,把自动驾驶代码写了2000万行。
“机器人噱头论”:有人批评他“不务正业”,他却认为:“未来出行是‘车+机器人+飞行器’的生态,小鹏必须卡位。”
时代的选择:从UC到小鹏,何小鹏踩中三次浪潮——移动互联网、新能源车、AI。他说:“创业者要像鲨鱼,闻到血腥味就扑上去,管它是不是鲨鱼鳍。”

何小鹏的故事,是“中国式创新”的缩影:疯狂、争议、偏执,却总能在质疑中撕开一道口子。当他在发布会上剪开机器人“皮肤”时,撕开的不仅是金属外壳,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这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除了原地踏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