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李。
现在新能源车可以说是正处在“如日冲天”的发展时期。
它每公里几分钱的用车成本,吸引了不少油车车主卖掉油车,转而买电车。

甚至有很多正在开电车的人觉得油车加油贵。
觉得油车开得越多越费钱,现在买油车就是“蠢”。
但网上的声音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说电车不安全、不耐用,买“油车=王道”。

看到这样的画风,我赶紧去看了一下9月份车系销量榜单。
我以为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油车的价格大幅下降。
此时买油车的人将会比以前更多。
结果却发现:销量前10名里,竟然只有2款是传统油车而已!

2025年9月份车系销量榜前10名
连曾经的销量冠军朗逸,都掉出前十名了!!!!
可见电车在网上没赢过,但在榜单上却没输过......
看完这个榜单,我思考了很多我这10几年来用车的需求变化。
我才明白:现在买油车不是“蠢”!
其实,大家争论的根源在于定义错误。
问题的本质并不是“油”好,还是“电”好。
而是在有限的预算下所买到的这个车,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用车体验。
这个车,能不能满足你的用车需求。
在榜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在8到10万元的价位区间里,油车依然是主力军。
秦PLUS纯电版的只卖了9千多辆,有3万多辆是插混版本的。
而轩逸更是直接卖了3万3千多辆。

日产轩逸
秦L同样是插混卖得多。
这些车中,除了轩逸是传统油车外。
其余的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油为主。
可见在这个价位,油车的基础价值(遮风挡雨、安全代步)无法撼动。
选择它是基于现实的聪明。
油车的用车成本并不一定会比电车高,甚至会更低咱们就拿价格都是8万起步的日产轩逸和比亚迪元UP做个硬成本的对比吧。
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我做了个图大家看一下:
车型
落地价价
年行驶里程
能耗费用
(元)
保险费
(元)
10年车龄残值
换电池开支
安全性
轩逸
8万
1万公里
约5000元
约2500
约30%,也就是2.4万
无
自燃风险低,逃生时间充足且容易逃生,可以人为灭火,无辐射
元UP
8万
1万公里
约600元
约3000
约10%也就是0.8万(甚至更低)
按每度电成本800元算,换电池最少需要约3万
自燃风险更高,逃生时间极短且不宜逃生,无法有效灭火,可能有辐射
差额
0
0
油车多花4500元左右
电车多花500左右
相差1.6万
电车可能要多花3万
油车更高
从上面这个表中可以看出。
每年开1万公里的情况下,10年后电车可能会比油车多花4.2万!
对于预算极度敏感的人来说。
油车在总拥有成本、车辆实用性、安全性、无里程焦虑上。
依然是“最不坏”的聪明选择。

驾驶汽车
“聪明”与“蠢”,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人生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有得必有失,有些人为了赚更多的钱,选择背井离乡。
甚至有些人为了赚钱,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活。
难道说这些人就是“蠢”吗?
谁还不想能不上班就有钱花?但现实允许才行啊。
那些为了能一家人在一起,而选择宁愿少赚点钱也不背井离乡的人。
难道就能说他们一定是“聪明”吗?
账单谁都会算的。

汽车
选择油车的人可能就是知道自己开得少,油车是更“聪明”的选择。
而选择电车的人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用车成本的问题。
一辆车买回来不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吗?
有利就有弊。
油车的缺点就是开得越多,就越费钱。
我之前有文章跟大家讲过。
对于一部分“归巢族”来说,大家想回家却无力承担油车高昂的油费的。

电车充电
恰恰是电车每公里几分钱的用车成本让他们既能回家,又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这对于选择电车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呢?
油车和电车怎么选,就看你的需求有多强烈以前还没有电车的时候。
选择国产的还是日系的或者是德系的,就看大家喜欢什么口味的车,不是吗?
现在电车的出现,只不过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而已。
开得少,想都不用想,肯定是选油车更“聪明”。

汽车
但开得多的,比如每年开2万到3万公里的人。
就看你对油车的执念有多重了。
能接受电车的缺点的,肯定是选择电车更“聪明”。
接受不了电车的缺点,对油车有很强的执念。
那油车也并未尝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但我要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你开得不多,也不少,一辆质量稳定动力好的油车会更适合你。
最后请不要胡乱的在油车好还是电车好之间站队,要回归我们的需求。
不管你的预算是多少,用车需求和你的执念,才是选择的关键所在。

我觉得,油车和电车并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
聪明的人不应是任何技术的“信徒”,而应是自身利益的“精明管家”。
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谢谢大家。
评论列表